|
國際勞工組織(ILO)指出,亞太地區旅遊業受失業問題而動搖,包括泰國在內的亞洲5個國家信息顯示,失業人數達160萬人,而明年旅遊業就業情況仍處於危機狀況。
國際勞工組織近期的研究發現新冠肺炎疫情對亞太地區的旅遊業產生巨大的影響,從文萊、蒙古國、菲律賓、泰國和越南5個國家的資訊發現,2020年旅遊業失業人數是其他行業的4倍。在失去的就業崗位中,有近三分之一來自旅遊業,據估計,僅這5個國家就有160萬人失業,其中許多工作與旅遊業間接相關,而新冠肺炎疫情對該地區旅遊業的影響可能要大得多。
國際勞工組織亞太地區負責人指出,新冠肺炎疫情對亞太地區旅遊業來說簡直就是一場災難,雖然在該地區各國對接種新冠疫苗給予高度重視,並制定策略逐步重新開放邊界,但明年整個亞太國家與旅遊業相關的行業,就業率和工作時間很有可能低於新冠肺炎疫情前。
研究表明,與旅遊相關的工作略有減少,但工作質量明顯下降,因為女性在食品和飲料服務就業數量不斷增加,因此女性職工受到的影響更大。旅遊業工作時間損失遠遠高於預期的其他行業,減少工作時間的幅度是非旅遊部門的2-7倍,2020年旅遊業工作時間減少,越南為4%,菲律賓則達到38%。
此外,由於旅遊業正式工作崗位減少,導致更多工人變成制度外打工。雖然邊界重新開放,但預計短期內外國遊客回流較少,從該角度來看,各國政府高度重視旅遊業給經濟帶來的多樣化,而最終的目標是在非旅遊業領域創造就業機會。
旅遊業收入停滯不前,與旅遊業相關的工作受影響最大,大範圍爆發疫情讓我們不得不對中長期旅遊策略重新考慮,因此新冠肺炎疫情危機帶來的機會就是,將旅遊業與未來以人為本聯繫起來,並具有更大的靈活性以適應各種變化。
旅遊業恢復需要一定的時間,受影響的旅遊業和工人仍需要政府提供幫助,以代替損失和保住各類資產。政府應該繼續推行各種扶持措施,同時還要加快推動全國包括移民勞工在內的常住人口疫苗接種工作。
菲律賓旅遊業受影響最為嚴重,2020年平均失業人數和工作減少時間是亞太地區所有國家中最高的,旅遊業就業減少28%(其他行業為8%),平均工作時間減少38%,而旅遊業工人每周平均工作時間為零的人數增加了2000倍(受影響工人達到77萬5000人)。
在越南,疫情危機對旅遊業造成的主要影響是工資下降和非正規就業增加,2020年旅遊業平均工資下降僅18%,女性工人僱傭減少23%。而非旅遊行業非正規工人數量增加了3%,2020年制度內工人下降了11%。
疫情危機對泰國旅遊業就業的影響已有所緩解,但工資和工作時間收縮嚴重,旅遊業就業崗位減少,而其他行業費旅遊崗位開始小幅增加。由於從事旅遊業工作的工人轉向其他收入更低的行業,因此平均薪資減少9.5%,平均工作時間減少10%。2021年第1季度所有與旅遊相關的行業,除了餐飲服務外就業人數低於疫情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