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踏入夏天,每逢下雨的日子,常會見到一個啡黑色的蹤影。牠總會沿著路邊、牆上施施而行。看起來就像是沒有殻的蝸牛一樣。我們會稱牠為「鼻涕蟲」,但牠也有個正式名字 ——「蛞蝓」。
蛞蝓屬於軟體動物,有頭和內臟,腹足上有很多細微橫紋。看上去與沒有殻的蝸牛無異,有兩對短觸角,身體又肥又圓,帶有種黏滑感。原來兩者的生活習慣也很相似。與蝸牛一樣,蛞蝓喜愛較潮濕的環境,如植物叢、雜木林、花園等。
這樣相似,兩者原來真的有關係!科學家認為蝸牛是蛞蝓的祖先。只是在進化的過程中,牠們吸收的鈣質不足以形成圓形外殻,外殻漸漸變細,甚至消失,成為今日的模樣。
由於沒有外殼,蛞蝓需比蝸牛花更多心思注意「保濕」,否則容易乾死。因此牠們活動的地區相對於蝸牛更為陰暗潮濕,也會分泌更多黏液來防止水分散失,所以看起來比蝸牛更黏、更像「鼻涕」。
為甚麼只有下雨天才見到蛞蝓,牠們平日在哪裡呢?如上文提到,蛞蝓喜濕、怕光,因此,總在晚上外出,白天大多躲在陰暗處休眠。每到下雨天,就會集體出動。但如果天氣乾燥,牠會把身體捲起,或鑽入土裡,留待下雨時再行動。
蛞蝓是名「素食者」,黏液對人無害,卻會為害植物,尤其是蔬菜和花葉,將葉片咬出孔洞,令植物枯死。另外,蛞蝓身上常有寄生蟲,因此要小心別碰到牠,更不要煮來吃呢!
登入後,內容更豐富
您需要 登錄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沒有賬號?註冊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