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蒙古,一個令日本心馳神往的國家。
作為亞洲最發達的國家,日本經濟鶴立雞群,國際影響力更是長盛不衰,只是今日依然能夠讓受害國的某些無知青年以穿和服為美。
但光鮮亮麗的背後,是日本緊湊的配置。地狹人稠的自然環境,讓日本從來都和「小」緊密相連,而地處板塊交界導致的火山地震頻發的地理特點,又讓日本自古以來都有著深深的危機感,這是日本不斷侵略亞洲大陸的原動力。
當然,在當前的國際環境下,日本不可能複製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前的擴張成就,這意味著日本經濟再發達,也不得「蝸居」在日本群島的一畝三分地。
這是最令日本無語凝噎的地方,資源尤其是土地的緊缺,讓日本的心境像極了那句有心無力的情話:「愛上一匹野馬,可我的家裡沒有草原。」
「我有!」蒙古如是說,於是兩個相隔千里的國家,再一次有了怦然心動的感覺。
上一次,是蒙元帝國大舉遠征日本。
所以,一個島國和一個內陸國的緣分被再度開啟,日本和蒙古的距離也越拉越近。
關於日本和蒙古的再續前緣,靜夜史認為根本原因在於相互需要,而具體原因則是:
1、難解難分的歷史糾葛
得益於成吉思汗超級強大的生育能力,今日分布在世界各地的成吉思汗後裔高達800多萬人。
而日本有沒有成吉思汗的後裔,不得而知,但這對於擅長「改寫」歷史的日本人而言,似乎都不是問題,因為他們雖然不是韓國人,但卻也學到了欺師滅祖的套路,那就是跳過亂認祖宗的環節,直接奔著成吉思汗本汗就去了。
在今天的日本,至今仍然流傳著這樣一個美麗的傳說,主旨思想是「成吉思汗是日本人」。
而成吉思汗究竟是如何成為鬼子的,日本人進行了細緻入微的記述:
那是在烽煙四起的平安時代,著名戰神源義經同志經過浴血奮戰,最終一敗塗地。為東山再起,源義經率領殘兵敗將漂洋過海、橫跨萬水千山,最終來到美麗的草原,並成功「進化」為成吉思汗。
關於源義經同志是如何漂洋過海的問題,日本人並未特別說明,畢竟我們不需要在意這些細節。我們只需要知道,日本人對蒙古文明趨之若鶩就夠了,否則也不會誇張到在成吉思汗身上借屍還魂。
今天的日本,幾乎都對蒙古民間故事《蘇和的白馬》如數家珍,即便沒有去過蒙古,很多日本人也能將《蘇和的白馬》這個美麗的傳說娓娓道來。
這是日本對蒙古文明情有獨鐘的重要體現,雖然蒙古在人種和外貌上似乎和韓國人更有血緣關係,但日本早已不由分說地將自己定義為蒙古的遠親。
這註定是不同尋常的操作,因為是個人都知道,日本是典型的欺軟怕硬,打得越狠越心服口服,君不見美國兩顆原子彈套餐下單,日本直到今天依然心甘情願地拜倒在美國的牛仔褲下。
而蒙古,窮得連乞丐都嫌棄,軍隊數量加上狗才10000多,這樣的國家,你說讓日本害怕,那真是侮辱了「害怕」。
但日本依然有理由匍匐在蒙古的腳下,因為在那激情燃燒的歲月,蒙古曾經在1274年和1281年兩次征討日本,企圖以戰爭迫使日本向元朝稱臣納貢。
雖然由於元軍勞師遠征,不熟悉地形,更因為颱風等極端天氣的襲擊,最終導致了元軍的失敗。但即便是折戟沉沙,蒙古軍隊依然給日本造成了巨大的心理陰影,畢竟自古以來,日本侵略別國不少,自己被侵略的情況的確不多。
所以對蒙古這個曾經侵犯過自己的親戚,日本有著相當親切的情感,這是今日日蒙關係情比金堅的群眾基礎。
2、力不從心的同病相憐
看著今日蒙古人夾在中俄兩大國之間吃沙子的落魄局面,也許沒有人會聯想到,他們的先人曾經叱吒風雲,甚至沿著亞歐草原一路殺到東歐,成為西方國家聞之色變的夢魘。
而蒙古今日的局面,是一系列歷史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在蒙古帝國瘋狂擴張的同時,「幼子守灶」帶來的繼承制度弊端,也在迅速地將蒙古帝國推向四分五裂,於是在1259年蒙哥汗身死釣魚城下之後,蒙古帝國也迅速走向南轅北轍。
而作為蒙古帝國本部的元朝,也在不到100年的時間裡盛極而衰,最終回到了部落紛爭的原始狀態。
雖然蒙古的韃靼部在15世紀經歷了達延汗的短暫統一,但卻難以改變蒙古各部越分越多的尷尬局面,而後隨著清朝和沙俄的陸續崛起,蒙古也最終走到了迴光返照的時刻。
清朝前期和沙俄的對抗,即是對東亞霸權的爭奪,又是對蒙古「遺產」的分割,而最終的結果是清朝奪得了蒙古的大部分地區,成為名副其實的東亞霸主。
但隨著清朝的盛極而衰,沙俄趁機捲土重來,在奪走了外東北和外西北廣大地區後,沙俄又煽動漠北蒙古自立門戶,並最終在1921年建立了君主立憲制政府,1924年建立共和制政權。
為強化對蒙古統治,蘇聯在經濟、政治、軍事、文化、思想等方面進行嚴密控制,使蒙古最終成為名副其實的蘇聯第16個加盟國。
而後,蘇聯在二戰結束前夜迫使南京國民政府承認蒙古分立,並推動蒙古加入聯合國,徹底斬斷了蒙古「完璧歸趙」的可能性。
蘇聯解體後,俄羅斯軍隊撤出,雖然沒有了被殖民的陰霾,但卻徹底失去了蘇聯的救濟糧。而因為蘇聯時代對蒙古的「統籌安排」,使蒙古根本沒有自力更生的能力,所以蒙古經濟迅速陷入困境,即便改旗易幟也無濟於事。
在窮困潦倒的情況下,美日等國趁虛而入,為蒙古送來了救命錢,蒙古也投桃報李,在高喊「第三鄰國」戰略,為這些所謂的第三鄰國大開方便之門的同時,也得到了更多的回饋。
而為了更進一步,蒙古響應美國號召,派兵到阿富汗看大門。對於日本,則是本著開放的姿態來者不拒,和對南方鄰國態度形成鮮明對比。
可以說,為了生存,蒙古選擇了和美日等國沆瀣一氣。而日本為了生存,也需要蒙古的幫忙。
和盛極一時的蒙古一樣,自明治維新以後的近代日本也曾一度強大,尤其是二戰期間,其勢力範圍涵蓋了幾乎半個太平洋。
然而在被反法西斯同盟尤其是美國無情吊打後,日本徹底被打回了原形,不得不唯美國馬首是瞻。
冷戰時期,出於對抗社會主義陣營的需要,美國在戰後大力扶持日本復興,使日本經濟迅速東山再起。
不過,所謂「倉廩實而知榮辱」,在吃飽喝足後,日本突然想起,自己還是美國殖民地呢?實在是大大的屈辱,所以日本要覺醒,要奮起,要擺脫美國控制,要重現大日本帝國榮光。
守在馬六甲海峽的美國大兵喊話:「你說什麼?我聽不見!是不是要我給馬六甲上把鎖?」
日本的褲子瞬間就濕了,是的,馬六甲海峽一堵,日本瞬間就要當場去世。所以膽戰心驚的日本,需要更多的資源進口渠道,礦產資源豐富的蒙古無疑是日本的首選。
所以,同樣的力不從心帶來了前所未有的相互需要,所以蒙古和日本越來越情比金堅。
3、心術不正的現實需要
蘇聯解體後,為擺脫落後面貌,蒙古大力發展經濟,極大地破壞了本就脆弱的生態環境。30年來,雖然經濟依然長期不景氣,但蒙古環境卻以意想不到的速度一天天爛下去。時至今日,蒙古超過93%的國土正在荒漠化或已經荒漠化,如無意外,未來的蒙古,家裡也不會再有野馬馳騁的草原了。
但美國和日本之所以對這樣逐漸黃了的國家熱情不減,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在於蒙古的區位實在太過特殊。
清朝時期,蒙古作為大清王朝的一部分,是抵禦沙俄南下並捍衛中原的藩屏。沙俄在煽動蒙古分立後,蒙古作為俄國的勢力範圍,在蘇俄及蘇聯時代是威脅東北、華北和西北廣大地區的楔子,令我們暴露在北極熊的直接威脅之下,尤其是1963年蘇聯紅軍重返蒙古後,我們的北方局勢更加危機四伏。
而當蘇聯解體,俄羅斯不得不退出蒙古後,蒙古又成為噁心中俄的重要棋子。當前的蒙古,由於早已在蘇聯的改造下成了披著黃皮的白種人,所以對南方鄰國始終膽戰心驚,更將除海軍之外的絕大部分武裝力量布置在中蒙邊境。
雖然對俄羅斯依然有著別樣的親近,俄羅斯也有重返蒙古的雄心,但俄羅斯早已力不從心,相比之下美日的援助無疑更香,所以蒙古義無反顧地上了美日的賊船。
對於蒙古而言,美國的出現並不意外,畢竟哪裡有中俄,哪裡就有美國,這種設定註定了蒙古從來不寂寞。
而日本就很有意思了。一方面,日本需要蒙古的資源緩解資源危機;另一方面日本需要蒙古充當掣肘中俄的好棋。
除了琉球群島等第一島鏈的上躥下跳,日本為了應對日益強大的中國,從來不曾停止過構建所謂反華包圍圈的努力,比如拉攏越南、勾結印度,賄賂蒙古。
而除了中國的復興令日本芒刺在背,俄日北方四島的爭端也讓日本累覺不愛,雖然俄羅斯相比於蘇聯時期綜合國力早已一落千丈,但對付日本還是輕鬆加愉快的,槍炮一亮立刻能讓日本冷靜異常,所以日本希望以蒙古威脅俄羅斯腹心,即便不能讓俄羅斯如鯁在喉,最起碼也能擠壓俄羅斯的戰略迴旋空間,讓俄羅斯在蒙古無從發展。
事實證明,日本的操作確實取得了相當的成功,在日本與中韓等亞洲鄰國關係劍拔弩張的時刻,與日本沒有領土爭端的蒙古一如既往地支持日本,將日本視為最友好國家,更大力支持日本入常,用聊勝於無的存在感發光發熱,這讓日本感動得老淚縱橫,順手就甩出了一個救濟大禮包。
概括來說,日本和蒙古這兩個國情迥異的國家,之所以能夠天涯若比鄰,情篤如兄弟,是一系列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
只不過,夾在中俄之間的蒙古,和被美國騎在胯下的日本一樣,都是身不由己的角色。而這兩個身不由己的角色,想要干出一番獨立自主的事來,那是相當尷尬的自欺欺人。
登入後,內容更豐富
您需要 登錄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沒有賬號?註冊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