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碼
 註冊
查看: 1053|回覆: 8

有感而發--[重陽節]

[複製鏈接]
發表於 2008-10-7 20:29:54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重陽節及清明節的分別

重陽老人節的由來

九九重陽,早在春秋戰國時的《楚詞》中已提到了。屈原的《遠遊》裏寫道:“集重陽入帝宮兮,造旬始而觀清都”。這裏的“重陽”是指天,還不是指節日。三國時魏文帝曹丕《九日與鐘繇書》中,則已明確寫出重陽的飲宴了:“歲往月來,忽復九月九日。九為陽數,而日月並應,俗嘉其名,以為宜于長久,故以享宴高會。”
    晉代文人陶淵明在《九日閒居》詩序文中說:“余閒居,愛重九之名。秋菊盈園,而持醪靡由,空服九華,寄懷于言”。這裏同時提到菊花和酒。大概在魏晉時期,重陽日已有了飲酒、賞菊的做法。到了唐代重陽被正式定為民間的節日。     到明代,九月重陽,皇宮上下要一起吃花糕以慶賀,皇帝要親自到萬歲山登高,以暢秋志,此風俗一直流傳到清代。        重陽節的傳說     和大多數傳統節日一樣,重陽節也有古老的傳說。     相傳在東漢時期,汝河有個瘟魔,只要它一出現,家家就有人病倒,天天有人喪命,這一帶的百姓受盡了瘟魔的蹂躪。     一場瘟疫奪走了青年恒景的父母,他自己也因病差點兒喪了命。病愈之後,他辭別了心愛的妻子和父老鄉親,決心出去訪仙學藝,為民除掉瘟魔。恒景四處訪師尋道,訪遍各地的名山高士,終于打聽到在東方有一座最古老的山,山上有一個法力無邊的仙長,恒景不畏艱險和路途的遙遠,在仙鶴指引下,終于找到了那座高山,找到了那個有著神奇法力的仙長,仙長為他的精神所感動,終于收留了恒景,並且教給他降妖劍術,還贈他一把降妖寶劍。恒景廢寢忘食苦練,終于練出了一身非凡的武藝。     這一天仙長把恒景叫到跟前說:“明天是九月初九,瘟魔又要出來作惡,你本領已經學成,應該回去為民除害了”。仙長送給恒景一包茱萸葉,一盅菊花酒,並且密授避邪用法,讓恒景騎著仙鶴趕回家去。     恒景回到家鄉,在九月初九的早晨,按仙長的叮囑把鄉親們領到了附近的一座山上,發給每人一片茱萸葉,一盅菊花酒,做好了降魔的準備。中午時分,隨著幾聲怪叫,瘟魔衝出汝河,但是瘟魔剛撲到山下,突然聞到陣陣茱萸奇香和菊花酒氣,便戛然止步,臉色突變,這時恒景手持降妖寶劍追下山來,幾個回合就把溫魔刺死劍下,從此九月初九登高避疫的風俗年復一年地流傳下來。梁人吳均在他的《續齊諧記》一書裏曾有此記載。     後來人們就把重陽節登高的風俗看作是免災避禍的活動。另外,在中原人的傳統觀念中,雙九還是生命長久、健康長壽的意思,所以後來重陽節才被立為老人節。



清明節的由來

清明也是二十四節氣中唯一演變成民間節日的節氣,在中國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清明前後往往細雨飄飄,和風拂拂,所謂“沾衣欲濕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此時春色如畫,踏青春遊,掃墓祭祖,是傳統習俗。唐代詩人杜牧“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的名句是清明生動的寫照。 清明節由來 關於清明,有一則感人肺腑的古代傳說。春秋戰國時期,晉國大公子重耳受奸臣陷害,在大臣介子推的保護下,流亡國外。 有一天,他們在一座大山裡迷了路,幾天幾夜沒吃上東西,重耳餓得頭昏眼花再也無力走動。介子推割下自己腿上一塊肉,用火烤熟送給重耳。重耳吃完後問肉是哪來的,介子推告訴說是自己腿上的肉。重耳感動地說:“你這樣待我,日後我怎樣報答你呢?”介子推說:“我不求報答,但願你不要忘記我割肉的痛苦,要多想些治理國家的方法,希望你以後做一個清明的國君。” 重耳流亡後的第十九年,終於回國做了晉國的國君,就是著名的春秋五霸之一晉文公。他把流亡時期跟隨他和他同甘共苦的臣子都封賞了,唯獨忘了介子推。有人在晉文公面前為介子推叫屈,晉文公猛然憶起舊事,心中有愧,馬上差人去請介子推上朝受賞封官。可是,差人去了幾趟,介子推不來。晉文公只好親自去請。可是,當晉文公來到介子推家時,只見大門緊閉。介子推不願見他,已經背著老母躲進了綿山(今山西介休縣東南)。 於是,晉文公便讓他的御林軍上綿山搜索,沒有找到。於是,有人出了個主意說,不如放火燒山,三面點火,留下一方,大火起時介子推會自己走出來的。晉文公乃下令舉火燒山,孰料大火燒了三天三夜,大火熄滅後,終究不見介子推出來。上山一看,介子推母子倆抱著一棵燒焦的大柳樹已經死了。晉文公望著介子推的屍體哭拜一陣,然後安葬遺體,發現介子推脊樑堵著個柳樹樹洞,洞裡好像有什麼東西。掏出一看,原來是片衣襟,上面題了一首血詩:
割肉奉君盡丹心,但願主公常清明。
柳下作鬼終不見,強似伴君作諫臣。
倘若主公心有我,憶我之時常自省。
臣在九泉心無愧,勤政清明復清明。
晉文公將血書藏入袖中,把介子推母子安葬在那棵燒焦的大柳樹下。離開時,他伐了一段燒焦的柳木,到宮中做了雙木屐,每天穿在腳上,望著它哀嘆:“悲哉足下。 ”“足下”是古人同輩之間相互尊敬的稱呼,據說就是來源於此。
第二年,晉文公領著群臣,素服徒步登山祭奠,表示哀悼。行至墳前,只見那棵老柳樹死樹復活,綠枝千條,隨風飄舞。晉文公望著復活的老柳樹,像看見了介子推一樣。祭掃後,晉文公把復活的老柳樹賜名為“清明柳”,又把這天定為清明節。 以後,晉文公常把血書袖在身邊,作為鞭策自己執政的座佑銘。他勤政清明,勵精圖治,把國家治理得很好。晉國的百姓得以安居樂業,對有功不居、不圖寶貴的介子推非常懷念。每逢他死的那天,大家禁止煙火來表示紀念。還用麵粉和著棗泥,捏成燕子的模樣,用楊柳條串起來,插在門上,召喚他的靈魂,這東西叫“之推燕”(介子推亦作介之推)。此後,寒食、清明成了全國百姓的隆重節日。每逢寒食,人們即不生火做飯,只吃冷食。在北方,老百姓只吃事先做好的冷食如棗餅、麥糕等;在南方,則多為青團和糯米糖藕。每屆清明,人們把柳條編成圈兒戴在頭上,把柳條枝插在房前屋後,以示懷念。


[ 本帖最後由 娃娃呱呱 於 2008-10-7 22:01 編輯 ]

登入後,內容更豐富

您需要 登錄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沒有賬號?註冊

×
 樓主| 發表於 2008-10-7 20:44:30 | 顯示全部樓層
詩詞歌庫

<清明>

清明時節雨紛紛,
路上行人慾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
牧童遙指杏花村。

清明時節風瀟瀟
山谷神樂聲聲叫
藏人崛起世人隨
留取正氣照雲霄



清明時節雷鳴響
神韻巡迴魔難擋
正義永留宇宙間
善惡有報眾生笑






<重陽>

獨在異鄉為異客,
每逢佳節倍思親。
遙知兄弟登高處,
遍插茱萸少一人。


窗外黄花递暗香,
一年容易又重阳。
老翁不作秋思梦,
难得骚人九曲肠。
节到客心人自醉,
地逢寒雨草先黄。
茱萸何处惊秋晚,
怕忆关山旧日狂。


客里秋园别样香,
诗人寂寞唱重阳。
宜追李白同邀月,

壶酒花间莫断肠。








[ 本帖最後由 娃娃呱呱 於 2008-10-7 21:13 編輯 ]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08-10-7 20:58:12 | 顯示全部樓層
重陽登高秋風涼
清明菊花長壽康

拜際祖先表孝心
莫做無良後世人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08-10-7 21:10:35 | 顯示全部樓層
长夜空虚使我怀旧事
明月朗相对念母亲
父母亲爱心
柔善像碧月
怀念怎不悲莫禁

长夜空虚枕冷夜半泣
遥路远碧海示我心
父母亲爱心
柔善像碧月
常在心里问何日报

亲恩应该报
应该惜取孝道
惟独我离别
无法慰亲旁
轻弹曲韵梦中送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08-10-8 02:45:18 | 顯示全部樓層
Excellent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08-10-8 10:27:29 | 顯示全部樓層
多謝娃娃呱呱小師妹的提供,我身為中國人也不知道這兩天背後的意義,我只知道清及重陽都是登高掃墓的日子,真是丟臉。
昨晚跟小兒一起做網上功課,搜集了一點小資料,如下:
農曆九月九日,為傳統的重陽節。重陽節又稱為「雙九節」,「老人節」。因為古老的《易經》中把「六」定為陰數,把「九」定為陽數,九月九日,日月並陽,兩九相重,故而叫重陽,也叫重九,古人認為是個值得慶賀的吉利日子,並且從很早就開始過此節日。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08-10-8 10:29:43 | 顯示全部樓層
原帖由 娃娃呱呱 於 2008-10-7 21:10 發表
长夜空虚使我怀旧事
明月朗相对念母亲
父母亲爱心
柔善像碧月
怀念怎不悲莫禁

长夜空虚枕冷夜半泣
遥路远碧海示我心
父母亲爱心
柔善像碧月
常在心里问何日报

亲恩应该报
应该惜取孝道
惟独我离别
无法慰亲旁
轻弹 ...

這首是陳百強的[念親恩]歌詞,非常感人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08-10-8 11:17:51 | 顯示全部樓層
重九多日假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08-10-8 21:27:46 | 顯示全部樓層
Thx for sharing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Archiver|聯絡我們|141華人社區

GMT+8, 2024-11-24 05:35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