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碼
 註冊
查看: 18205|回覆: 2

詠春拳的戰術哲理

[複製鏈接]
發表於 2008-3-8 17:31:43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梁煥枝

祖師爺梁贊被稱為當代「詠春王」,這一美譽是由於常與人實戰切磋出來的。李小龍被譽為「當代功夫之王」也是通過實踐打出來的。中國功夫能令外國人承認,詠春拳使國內外眾多人著迷,這與梁贊、李小龍的影響是有密切關係的。詠春拳出於少林一脈,其實戰技術哲理一言難盡。在此,本人以三十餘年對武學及本門古勞詠春拳之研、學、練、教,對師承詠春拳實作戰術哲理淺談一下自己的體會,誠望同道賜教。

詠春拳實戰中的戰略戰術包括:「先發制人速戰速勝」、「後發制人出奇制勝」、「避實擊虛,擊其不備」、「以小勝大」和「集中兵力打殲滅戰」等。其戰術哲理是以柔制剛,以小挫大,以整破中,以直破橫,以橫破直等奇正變化。詠春拳的實戰打法離不開戰略戰術,而穩操勝券的打法,貴在技術用勁的神速和靈變,講求馭勢、破勢的攻擊能力。馭勢就是詠春拳中的制手、制腳;管勢先失對方的重心;破勢攻擊就是以拳、橋、掌、指、肘連續進攻。馭勢是本門古勞詠春拳之跟手入三關進攻,實戰中一接手即跟手入三關,令對方先失重心手腳難出,同時發力攻擊(或放)。這是以整體進攻集中打殲滅戰的雙手齊用跟手進攻的「來留去送」打法,是以橫破直、以柔克剛、後發先至的出奇制勝戰略戰術。其優勢在於雙手同時用,以整體移動變化來手導身步,先跟手落對方中節、根節馭勢失重,當對方失去平衡後發力快攻。跟手雙手「一管一」落對方中節、根節,在實戰中可同時發橫斜力以整力管制住對方的雙手,使對方無法連續發直拳,其原因是上下整體前撲用勁,以橫破直。本門出拳發力只是一出一入攻防合一的半跟手力,拳出時身步不能整體前撲,並垂直身步用立體三角形運動重心,與對方保持出拳時的距離。這種攻防兼顧的打法,著重於出拳的殺傷力,而對自己的重心往往難以同時顧及周全。若用整體跟手以橫斜螺旋力撲入,落點在中節佔位,足可制馭對方左右發出的直拳或迂迴直拳,使之失去平衡。以整破中,以橫破直,對方出拳發力越猛失重越厲害,重心一失已輸七八,只能任吾放擊。

本門詠春拳跟手入三關失重打法,是以靜制動、避實擊虛的戰術。實戰中想先失對方重心,用的技法只能是雙手入三關,若以一隻手防一隻手攻入首節或中節,只能制住與己一樣打法的對手,在擊中對方的同時亦難免被對方擊中;若以知覺反覆先跟手而不主動入三關在首節,這樣雖然可以保持進攻出拳的距離,但是不能直接令對方失重,對方同樣可以飛拳走勢反攻,這樣只能靠甩手後左右發拳快攻。這種以直破直的打法很易做成頂力和失漏現象,一旦被對方瞭解,則打起來較被動。而跟手入三關發整體橫斜力打法,可彌補詠春拳一出一入打法的不足。

跟手入三關失重馭勢用勁,是對抗中手導身步的知覺用勁之柔勁,實戰接觸時雙手見虛入點,無須理會對方的拳頭,只要入點正確,發橫斜力,即可令對方冷不防地失重,使其擊出的拳被制。道理是跟手入中節之點,在對方出拳橋手之半,雖對方先發拳達擊點,但其距離在我落點兩倍,我足有時間後發先至。若對方半途把出拳手變防伏手,另一隻手同時出拳進攻,也難得勢。道理為雙手跟手入三關是同時入對方兩橋手中節的馭勢合力,而不是獨以勁力制手不制中;即使一手制中出拳也是正面半身之力,卻難敵我整力馭勢撲入。若對方以身步走側反攻,我即順其走勢迎面而轉,90度跟手扇形向其走勢(每個角度)重心雙手發渾圓力,先打動對方重心同時發力擊放之。跟手渾圓勁的發力是知覺、精神、意識、內外合一的發力方法,發出的勁力要達到脆、彈、驚及上下一緊之爆炸威力,並有穿透性和排山倒海之勢。故整體跟手馭勢發力可破寸勁。

跟手馭勢進攻如太極拳實作靈勁相似,應屬少林內功戰術中的剛柔相濟,軟如棉、硬如鐵,輕則似鴻毛,重則如泰山。本門跟手馭勢進攻以知覺變化手導身步用勁,圓形卸力卸勢如軸轉,雙手發橫斜力入三關。這也是詠春拳中的沉橋螺旋力用勁,如火車輪之推動軸可隨變平衡,馭勢著著領先,掀動對方重心後發力擊放。若以撐勁發力,可把對方放擊丈外倒地而不傷;若以掌的貼身勁連續發短力,可以不斷掀動對方重心;若以寸勁撐勁合一發力,可把對方放出的同時重挫對方。故此本門跟手馭勢入三關之手身步用勁借力借勢,是以柔克剛之戰術手法,以貼身勁連續掀動對方重心是出於自然反應,使人感到用勁輕以鴻毛,合冷、脆、倏、驚等勁作用,跟手馭勢失對方重後發「寸撐合勁」,則有重如泰山威動山河之勢。由此得知,本門對拆中的自由跟手馭勢進攻,應是詠春拳實戰中的高級戰術技術用勁,充分體現中華武術之以小勝大、以弱勝強拳理,是中國少林內功中的一種修煉方法。

本門詠春拳一隻手跟手(半跟手),另一隻手出拳進擊之「一出一入」破勢打法,是以拳的殺傷力達到挫傷對方要害破勢失重的戰略戰術,這種戰術雖然也包含上述跟手馭勢雙手進攻中的攻擊要素,而且來得直接簡單,較易被人理解和接受,若功力深厚,年輕力壯,技術純熟者出拳速猛會使人防不勝防,也即是說,在實戰中跟手馭勢入三關倘若技法生硬與整勁不合,雙手知覺導致身步不靈快,落點不準確,亦會被對方拳重挫而失重敗北,這就是技術與功力的戰術矛盾相剋的拳道哲理關係。所以兩者之優劣在於師承、領悟和苦練。也就是說,因師承的保守只能精熟詠春拳一出一入打法,而精達致用則須通過實踐鑒學從中領悟變革(從詠春拳派系層出不窮足可以透知其正在鑒學變革之中)。受環境限制而無充分時間深造者或對詠春拳理法領悟較差的,可主練詠春拳的一出一入打法,原因是此打法較易出功力,明動作的用法則可用。迷學詠春拳的人會學而不止,苦心研練不斷實踐,對中華武學精華鑒學吸收,亦會有所領悟自成一體。

本人以為中國拳道文化是前人在千百年歷史變革實踐中的總結,其中禪學文化已貫穿中國武學之中,以武德為上,不輕易盡傳是在所難免的。但是中華武術拳學之理是相通的,只是層次分高中低而言。「拳怕少壯」應是習武選材的關鍵。若能學到真功夫,則使之如虎添翼,到達至高境界。中華武術傳統承傳講緣分、親疏和機遇,在我徒中亦有迷淫武術之中青年人,十多年走南闖北拜師求學,最後只能隨鄉間詠春拳師苦練三五載,拳套打得十分有力,伸筋屈骨柔中見剛,咯咯有聲,一出一入打法虎虎生威,但是用勁不靈使整勁不合,氣蓄於上只重防手出拳之用勁,無法顧及重心變化。與之近體試手,吾一接手即跟手入其三關之點快攻,使之著著挨打手腳難出。其實我之進攻同樣用的是一出一入打法,只是先雙手跟手馭勢後再進攻。由此知道,本門雙手跟手馭勢發力進攻,除可以放人外,還可以配合一出一入打法有效地重挫對方,這種打法雖無一出一入打法來得直接乾脆,但是可以充分發揮一出一入搶攻的百分百威力而穩操勝券。亦有些人學詠春拳不注重實戰打法,師承教的黍離手攻防,錯誤以為是實戰打法,其實黍離手訓練只是一種訓練知覺意識的反應快速,使技術用勁奇正還原。生生不息的一種基本訓練方法,但在實戰中是無法按黍離手對練用上的,只能以平時黍離手過手中的知覺變意識的靈敏快捷反射作用,協調手身步上下用勁,並以詠春拳的心法:「朝面追形,來留去送,甩手直衝,緊迫快打」一氣敗敵。朝面追形是由遠入近的接手吞勢,來留去送是手身步破對方勢的用勁技法,甩手直衝應屬破對方勢同時以拳快攻,達到一氣敗敵。這種打法應是詠春拳一出一入、顧打合一的實質打法,是戰術中的柔中主剛,講求功力的作用,適合青壯年學用,而且適合年輕人訓練和理解。故之在訓練中要打拳套和木人樁功加外物超強度訓練,就如李小龍一樣想方設法提高實戰功力,只有這樣才處於不敗,從中體現詠春拳的適應性。

中國拳學其戰略戰術之合理,在於功夫技術用勁的價值和時間的延長,一時輸贏在於功力與技術的哲理關係,千秋勝負應在於合理。但凡合理而系統訓練的功夫,訓練時間必然會長,若掌握其秘深研苦練,定出成就,且至中年老年功技不易退。若只著眼功力訓練,以常規技術超負荷式訓練,使一招一式達到極端,在一時輸贏之實戰中快出成績,亦合於科學,但是只是三五年光景,至中老年難以發揮作用,並對晚年造成後患。詠春拳屬於實戰性較強的功夫,與其他中國傳統優秀拳術一樣,訓練時間較長,但可以一生享用,這種傳統武術文化,適應男女老少練習,其哲理應在此。聞趙師生前說,古勞詠春拳是梁贊祖師爺晚年返廣東鶴山古勞鄉傳給叔伯兄弟的看家功夫。古勞詠春拳有兩種打法:一是雙手練不是雙手用的一出一入打法;二是跟手馭勢進攻打法。後者多以雙手攻防又合一出一入打法。古勞詠春拳的一出一入打法是為第二種跟手馭取勢打法而打基礎的,所以訓練中看似動作較柔軟,不似梁贊早期在佛山傳教的詠春拳一出一入打法動作那樣剛硬有力。雖然對比外形動作幾乎相同,技法原理近似,但訓練中的心法、技法和打法要求不同,正如趙師生前對我們說:「古勞詠春與外面詠春拳同出一脈,只是多了跟手」。所以本門古勞詠春獨以對拆法雙人而練,對拆各法應是詠春拳實戰戰術的奇正還原靈變技法,其適應於通全打法,故此訓練時間比較長。相反梁贊早期在佛山教的詠春拳,出功夫快,這大概是梁贊祖師依人而教,使之學有所成的緣故吧。實踐驗證,早期傳授的佛山詠春拳高手代代輩出,而這些高手多是年輕力壯之青中年期。古勞詠春拳可能是融於中華武學之禪學修為煉而比較保守自用,亦時聞像八叔這樣年達古稀的古勞前輩高手,與年輕人試技(它門詠春)一下把對方放出,令人口服心服,從中可知詠春拳中的實戰戰術是存在層次高低的,能人後面有能人。

李小龍是詠春王梁贊第四代師承詠春高手,他學到的是梁贊早期在佛山傳授的詠春拳一出一入打法,從截拳道中的訓練可以體現詠春拳的戰略戰術,正如李小龍生前所說:「沒有詠春拳不可能有今天」(的成就)。李小龍以詠春拳為基礎,通過實踐鑒學創造了截拳道,使詠春拳的戰略戰術適應性更強,更使人易學易理解,但是在理解截拳道之戰略戰術時,要知道李小龍本來就是一個詠春拳訓練有素的高手,而且他是一個極具天賦的練武者。

登入後,內容更豐富

您需要 登錄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沒有賬號?註冊

×
發表於 2008-3-12 19:29:42 | 顯示全部樓層
I've been looking for this for a lomg time! Thanks C-HING!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08-4-22 02:26:35 | 顯示全部樓層
thanks so much!!!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Archiver|聯絡我們|141華人社區

GMT+8, 2024-11-22 10:08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