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後由 momomo1997 於 2015-1-31 17:25 編輯
揭秘各地高铁 “落户” 争夺战
~~大陸官場一塌胡涂!
2015-01-26 新华网(新华社记者 阳建 苏晓洲 史卫燕 谢樱)
摘要:沪昆高铁规划制定时,湖南省邵阳市争取在市区设站,但在和相邻的娄底市的竞争中处在了下风,十万邵阳群众高喊 “争不到高铁,书记、市长下课” 。相邻县市间也因争夺高铁反目。
“没有高铁,城镇就是散落的珍珠;通了高铁,城镇就是项链上的珍珠。”
今天,在中国广袤大地,高铁的开通,不仅意味着人们出行方式的变革,更被沿线一些地区看做发展命运的转变。
也正因为如此,围绕高铁走线、设站而展开的“争路运动”在一些地方不时发生。新华社记者深入各地采访,探究“争路运动”背后的地方“高铁政治经济学”。
争路花样百出
要致富,先修路。自古以来,因为交通条件的改变,不少地方历经繁荣和沉沦的变迁……
当一条高铁规划修建后,高铁线路怎么走,站点设在哪,成为很多地方关注与争夺的焦点。
官民齐上,内外联动,花样频出,争路运动在一些地方蔓延....。.
花样一:四处公关,广拜菩萨
高铁走线设站,往往要进行规划设计、行政决策,各地政府往往利用一切机会向上级部门或规划设计单位争取支持,要么打“悲情牌”,要么打“优势牌”……
一些地方广泛调动各种人脉资源,拜会知名乡友,奔走斡旋,推动调整高铁规划。
报道显示,中部地区一位市委书记利用在京参加全国两会的机会,带领市相关部门及县区负责人,拜访国家发改委等,请求调整郑渝高铁规划,将这个市纳入路经站点建设。
花样二:群众施压,官员 “拼命”
沪昆高速铁路东起上海,途径浙江、江西、湖南,西至云南昆明,是一条正在建设中的高铁干线,连接华东、华中和西南地区。
湖南邵阳地处湘中,历史上,湘黔、枝柳铁路均绕邵阳而过,交通区位条件急剧变差,成为湖南发展相对滞后地区之一。
沪昆高铁规划制定时,湖南省邵阳市争取在市区设站,但在和相邻的娄底市的竞争中处在了下风,于是出现了许多现象:十万邵阳群众高喊 “争不到高铁,书记、市长下课”;小孩住院不去照顾,自己生病顾不上就医,过家门而不入……不少政府官员 “舍身拼命”。
“那时市委常委会议天天开,我们每次都列席听取,会议到晚上十一、十二点散会,我们再通宵达旦继续撰写文件、整编资料。” 邵阳一位曾参与 “争路运动” 的官员回忆说。
花样三:近邻反目,唇枪舌战
为让高铁 “落户” , “舆论战” 往往在相邻县市间激烈展开。
某地民间改编 “变身蜡烛燃烧自己,只为高铁你” 的歌曲,将贴着标语的宣传车开进田间地头;相邻市县在外地工作的同胞,则拉起横幅声援家乡 “争夺高铁”,部门官网连连发文,阐述铁路从当地经过的自身优势和政策依据。
记者调查发现,从过去 “被高铁” 到现在 “抢高铁”,许多地方都充分意识到高铁对区域经济社会的巨大拉动作用,特别是一些老少边穷地区,更是将高铁视为改变命运的重大机遇。
对湖南娄底而言,高铁过境的 “经济账” 显而易见。娄底市发改委官员曾丹说,沪昆高铁在娄底设有两站,其中娄底南站位于距市中心仅约7公里,距娄怀高速入口仅3公里。这形成了一个 “高铁+高速” 的快速交通网络,大量的人流、物流、资金流将向高铁南站附近汇集,快速带动娄底城市南部的发展,推动形成新的区域中心。
交通 “穷县”,是很多争高铁的地方较为普遍使用的 “悲情牌”。一个地方说,作为人口大县,因为没通铁路在交通上被边缘化,不仅给百姓出行造成不便,还阻碍了当地经济发展。当地人的一句宣传语写道:修高铁对交通发达地区是锦上添花,但对交通 “穷县” 则是雪中送炭。
各地发动的争路运动,还从 “眼下打到了未来” 。记者发现,在西部高速铁路通道(包海高铁)仍在规划中的当下,网上就出现了大量请愿帖,希望包海高铁在湖南的怀化、邵阳、益阳以及广东的茂名等地设站。
有观察人士指出,高铁 “争夺战” 背后,也有地方官员以此作为形象工程的考量。 “争路” 成功,主政者对上对下均有交代,可谓良好的 “政治遗产”;一旦失败则会遭来 “千古骂名”。
情感应让位于科学
随着高铁 “争路运动” 在一些地方愈演愈烈,弊端逐渐凸显,在一些地方和领域,甚至成为发展高铁的 “负资产”。
高铁线路的走向,本该与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密切相关。记者在中部两省间乘坐高铁,就遇上过一件闹心事。本来买了去中部一个地级市 “某某北” 的车票,但上车后从邻座小伙子口中才听说 “某某北” 站并非在该市市区,而是该市所辖的一个县。一旦在 “某某北” 站下车,到这个地级市城区还得再花一两个小时乘车跑100多公里。
同车的当地人说,这种情况是因为当初车站选址时,县里的 “人脉” 强过市里。如此设站,多年来不知导致多少不明就里的外地乘客耽误时间,多花了冤枉钱。
业内专家认为,“争路运动” 凸显了高铁建设亟待遵循科学合理原则的重要性,尊重高铁设计自身的逻辑,不能因为哪里争了就要考虑,哪里不争就不管,而应从最大限度发挥高铁线路拉动效应的角度出发。
一是走线设站要有科学的分析和选择,寻求最佳平衡点。秦进认为,应做到现实需要与长远规划相结合、自然地理与经济版图相结合、惠及民生与服务国家战略兼顾。不能由 “外行” 、 “社会活动家” 说了算,更不能 “拍脑袋” 决定。
二是公开征集意见,尊重主流民意,确保公平公正。有群众表示,高铁属于公共资源,沿线站点选址不能疏忽公众的感受,应尽量少打 “利益牌” 多打 “民生牌”,以公平公正化解高铁之争的矛盾。
此外,还有专家强调,我国应建立一套 “依法修路” 的体制,要用制度和执行力来挤压人为因素、权力寻租的空间。
事實:
地方为何争夺高铁选址
(腾讯新闻综合南方都市报报道)
首先是高铁在此设立站点,可以带动GDP增速。固定资产投资永远是地方政府的最爱,尤其是高铁这样有中央政府背书的项目。对于地方政府来说,大量的投资也可以带动当地的相关就业。
其次是从财政投入角度而言,高铁项目对于地方政府来说是一个投入较少而获益更多的项目。对于像高铁这样的大型基础设施建设,大多数投入来自中央或者省一级政府,县一级政府投入极少。从这个角度而言,地方政府和当地民众是在搭便车——既然我的投入如此之少,却又可以坐收交通之便利,何乐而不为?
更为重要的是,即便地方政府可能要为这条铁路建设有巨额投入,但是他们却可以将此项负债交由后人来承担。对于中国的高速公路建设所形成的巨额负债,由于GDP增长和交通便利之故,地方政府和当地百姓的利益形成共谋;另一个方面则是道德风险的缘故,对于地方官来说,造路的政绩是看得见的,但修路的成本却不需要由当期承担。于是,这种风险就会被慢慢积累。
登入後,內容更豐富
您需要 登錄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沒有賬號?註冊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