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三十一品 知見不生分
【須菩提。若人言。佛說我見人見眾生見壽者見。須菩提。於意雲何。是人解我所說義不。不也。世尊。是人不解如來所說義。何以故。世尊說我見人見眾生見壽者見。即非我見人見眾生見壽者見。是名我見人見眾生見壽者見。須菩提。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者。於一切法。應如是知。如是見。如是信解。不生法相。須菩提。所言法相者。如來說。即非法相。是名法相。】
見不是見
【須菩提。若人言。佛說我見人見眾生見壽者見。須菩提。於意雲何。是人解我所說義不。】
佛講到這裏,先問須菩提,假使有一個人說,佛說的,人見、我見、眾生見、壽者見,對不對?佛經上都講四相,這裏又轉一個方向,提出來的不是「相」,而是「見」。「相」就是現象。「見」是自己的思想見解,是屬於精神領域。所謂見解,就是現在新觀念所謂的觀點,都屬於見。所以禪宗的悟道叫做見地,要見到道,不是眼睛看見啊!楞嚴經上講見道之見,有四句話:
「見見之時,見非是見。見猶離見,見不能及。」
你看這個佛經,討厭吧!都是什麽見呀見的。第一個見,我們眼睛看見的見,心與眼看見。第二個是見道的見,換句話說,第一個見是所見之見,第二個是能見之見。我們眼睛看東西,這是所見,這是現象。所見回過來,自己能夠見道,明心見性那個見,不是所見之見,不是眼睛能夠看見一個現象,或者看見一個境界,那不是道啊!
所以「見見之時」,自己回轉來看到見道之見,明心見性那個見的時候,「見非是見」。這個能見,見道的見,不是眼睛看東西所見的見,故說「見非是見」。那麽能見道的見,難道還有一個境界嗎?「見猶離見」。當眼睛也不看,耳朵也不聽,一切皆空以後,說我見道了,有一個見存在,還是所見,這個見還是要拿掉,見猶離見,還要拿掉,空還要空下來。「見不能及」,真正明心見性的見,不是眼睛看見的見,不是心眼
上有個所及,能見的見。說了一大堆的見,多麽難懂啊!
告訴我們明心見性之見,可不是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青蛙撲咚一聲跳進水……要一切見無所見,一切山河大地,宇宙萬有,都虛空粉碎,大地平沈,那可以談禪宗了,明心見性有點影子了。記著!還只是一點影子啊!
楞嚴經上也有幾句很重要的話:「知見立知,即無明本,知見無見,斯即涅盤。」知與見,後來是佛學一個專有名稱,知就是知道,把佛經道理都懂了的這個知。見,也看到過這個現象、境界,就是知見。道理懂了,你去修行打坐,坐起來一切皆空,可是有知性,也知道自己坐在那裏很清凈。但是有一個清凈在就不對了,「知見立知,即無明本」,就是無明的根本。有一個清凈就會有一個不清凈的力量含藏在裏面,就有煩惱
的力量在了,所以知見立知,即無明本。要「知見無見」,最後見到空,「斯即涅盤」,可以達到見的邊緣了。
知即無明本
從前有好幾位大法師就是看經典走禪宗的路線,後來就悟道了。所以學禪不一定是打坐參禪,不一定要打坐參公案、參話頭。宋朝溫州瑞鹿寺有一位遇安禪師,天天看佛經念佛。他看到前面這一段,忽然心血來潮,把原來的句子「知見立知。即無明本。知見無見。斯即涅盤。」改了標點,變成「知見立。知即無明本。知見無。見斯即涅盤。」自己因而大徹大悟。後來他自稱「破楞嚴」,改了圈點破開來讀以後,自己忽然
開悟了,大徹大悟,明心見性。「知見立」,有知有見,有個清凈有個覺性,「知即無明本」,這一知,本身就是無明本,就是煩惱。「知見無」,一切皆空,理也空,念也空,空也空,「見斯即涅盤」,見到這個就是悟道了。這是他悟了道,自己楞嚴破句,就懂進去了。
現在我們說明了這個道理,說了半天,不要把話轉開了,說我見、人見、眾生見、壽者見;金剛經前面都提四相,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中間也提過,以色見我,以音聲求我,是人行邪見,不能見如來。到這裏,忽然一轉,提出「見」,不提出相。相是相,茶杯是現象,毛巾是現象,書本也是現象,我也是現象,他也是現象,你也是現象,山河大地一切房子都是現象,連虛空也是現象,清凈也是現象,睡覺也是相,作
夢也是相,醒了也是象,一切現象都是生滅變化。
所以有些人天天打坐,問他好嗎?好啊!好清凈。著相!著清凈之相。相不是道,道不在相中。知見立,知即無明本,知見無,見斯即涅盤。你要立一個清凈是道,再加上背上督脈通了,前面任脈通了,拿水龍頭一開灌進去,都通了,那不是成道,那都是著相。一著相,知見立,知即無明本;要知見無,見斯即涅盤。
所以現在告訴你知見之見是什麽?他告訴須菩提,假使有人說,我提出我見、人見、眾生見、壽者見,你說說看,那人了解我所說的意思沒有?他這個人還算真正學佛,懂了佛法嗎?
【不也。世尊。是人不解如來所說義。】
須菩提說,那不對的,這個人雖然學佛,根本不通啊,不懂佛法的道理。
【何以故。世尊。說我見人見眾生見壽者見。即非我見人見眾生見壽者見。是名我見人見眾生見壽者見。】
那麽佛也跟著說,你現在提出來一個假定的問題問我,我見、人見、眾生見、壽者見,見道之見,這只是一個講話上的方便;假設有這麽一個見處,一個明心見性,見道之見,那也只是一個表達的方法而已,一個揭穿真義的名辭而已。實際上啊,明,無可明處;見,無可見處,所以叫做我見、人見、眾生見、壽者見。
如是知見
【須菩提。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者。於一切法。應如是知。如是見。如是信解。不生法相。】
佛告訴須菩提最後的結論,你要註意啊!真正學大乘佛法,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想求得大徹大悟的人,於一切法,包括世間法,出世間法,應「如是知」,要了解知道金剛經這些一層一層的道理。「如是見」,要有這樣一個見解,所以有知有見。
知見兩個字,再加一個說明,一切大小乘的佛法,尤其是小乘的佛法,是戒、定、慧、解脫、解脫知見,五個次序。按次序來修行,先守戒,再修定,再由定發慧悟道。真的悟道了,解脫一切苦厄,但是解脫的最高程度,仍是物質世間一切的束縛。當這些欲界、色界一切的煩惱、情感都解脫光了以後,還有個東西就是心性的所知所見,這個知與見仍要解脫,最後要徹底的空。剛才舉出來知見立,知即無明本,知見無,見斯即
涅盤;這裏也講,發大乘心,想由凡夫修道而成佛,應該對一切法,「如是知,如是見」。
如是怎麽知?怎麽見呢?所謂佛法者,即非佛法,是名佛法;那麽所謂外道者,即非外道,是名外道;所謂魔鬼者,即非魔鬼,是名魔鬼;所謂我者即非我,是名我。就是這一套!「一切」,整個歸納起來,空有都不住,無住、無著,所以一切法應如是知,如是見。
你理解了,也見到了這個道理,「如是信解」,理性上清楚了,才是不迷信。如果佛法的教理都沒有弄清楚,情緒化跑來學佛參禪,全體是迷信!所以把知見搞清楚了,如是信,才是正信。如是解,正信以後,由這樣去理解它,這才是理性的。學佛修道是理性的,不是情感的,不是盲目的迷信,是理性的如是信解。
我們自己的法相
為什麽說「不生法相」?為什麽不說不「用」法相,或者不「住」法相,不「著」法相,不「落」法相呢?這些字都不用,而用不「生」法相,這是有區別的。
首先我們要了解什麽叫法相?一切的現象、觀念都是現象,是意識思想構成的一個形態。每個人意識裏都有自己一個構想,幻想;幻想久了,變成牢不可破的一個典型,自己就把它抓得牢牢的。這個就是意識思想境界裏的形態,在佛學名辭裏叫做法。法包括了一切事,一切理,一切物,一切思想觀念。
譬如大家認為大徹大悟,一片光明,都在清凈光明中,在一般人心目中,下意識已經構成一個形態,認為悟了道打起坐來,大概內外一片光,連電力公司的發電機都可以不要了。把光明看成電燈光、太陽光、月亮光那樣,下意識的構成法相,構成一個形態在那裏。
又譬如說,悟道以後,大概什麽都不要,什麽也都不相幹,一切一切都不管,跑到古廟深山,孤零零的坐在那裏,就以為成佛了。如果成了這樣的佛的話,世上多成一千個佛對我們也沒有關系;山裏早有的是佛,許多石頭、泥巴擺在那裏,從開天辟地到現在,都可以叫做佛。反正它們對一切事物,一切出世入世的一概不理。換句話說,那是絕對的自我,看起來很解脫,一切事物不著,實際上是自我,為了自我而已!認為我要
這樣,因為他下意識的意識形態有了這個法相。
一般人打坐入定什麽都不知道了,那不是佛法,那是你的意識形態,是你造作了這個法相。乃至於說一切空了就是佛,空也是個法相,是個現象。有些人任督二脈打通了,奇經八脈打通了,河車大轉,也都是法相。我經常問:你轉河車,轉到什麽時候啊?不要把自己轉昏了頭。你轉轉……總有不轉的時候吧?轉到什麽時候才不轉呢?任督二脈打通了,通到那裏去呢?通到陰溝裏去嗎?還是通到電力公司?還是通到上帝菩薩那裏?你都要搞清楚啊!可是我們許多人,不知不覺的都落在自我的法相裏了。自我意識形成一個道的觀念,一個道的樣子,一個道的模型。
由此我們就明白,為什麽世界上的宗教,因民族不同國家不同,所畫的天堂也都不同。我們的天堂是穿大袍子古代帝王相的人,一切房子都是中國古時候的。西方人的天堂是洋房,他的神和上帝也是高鼻子藍眼睛;阿拉伯人畫的另有不同。所以說,天堂是根據自己的心理形態構成的,誰能去證明呢?這些都是自己心理下意識構成的法相。
佛法唯識宗也稱為法相宗,法相宗是先從現象界開始分析研究,現象界也就是世間一切事,所謂的一切法;最後研究到心理狀態,研究到心性的本來,以至於證到整個宇宙。也就是說,法相宗從現有的人生,現有的世界的相,加以分析,歸之於心,然後反回到形而上的本體。如果套一句佛學的名辭來講,這是從自己的身心入手,進而打破了身心,證到形而上的本體。
華嚴宗不同於法相宗,是先從形而上的宇宙觀開始,從大而無比的宇宙,慢慢收縮,最後會之於心,是使你由本體而了解自己。普通的佛學,是由你自己而了解了本體,這是兩個不同的教育方法,我們必須要弄清楚。這些不同的路線不同的方法,佛學的名辭就叫做法相,一切法相。
現在金剛經快要結束了,告訴我們一個道理,非常嚴重的道理,佛告訴須菩提,你想證得無上菩提大徹大悟而成佛,你應該這個樣子知道,應該這樣去看清楚,理解清楚,應該這樣子相信,這樣去理解。怎麽理解呢?一句話,「不生法相」,你心裏不要造作一個東西,你的下意識中,不要生出來一個佛的樣子。每個人心裏所理解的佛,所理解的道,所理解清凈涅盤的境界,都各不相同,為什麽不同呢?是你唯心所造,你自己生
出來的,是此心所生。
所以你不要自生法相,不要再去找,不要構成一個自我意識的觀念。譬如我們上同樣一個課,一百個同學中,各人理解的深淺程度都不相同,因為每人心裏自生法相,自己構成一個現象,都非究竟。這就是佛經上說,眾盲摸象,各執一端的道理。盡管瞎子摸象,各執一端,可是摸的那一端,也都是象的部分,並沒有錯。只能夠說,每人抓到一點,合起來才是整個的象。要想完全了解整個大象的話,佛告訴我們的是「不生法
相」,一切不著。下面,佛又推翻了。
登入後,內容更豐富
您需要 登錄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沒有賬號?註冊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