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講: | 多波段觀測
在繁星點點的夜空,人們用肉眼夜觀天象,就可以找出斗轉星移的規律,制定曆法。
可見光的觀測讓我們獲得了很多重要的天文學知識。隨著觀測技術的提高,
可見光觀測已發展得相當純熟,而我們也意識到它的局限性:有些天體所發出的光,並不以可見光為主。
人們因應需求發展出對無線電波、紅外線、紫外線、X光以及伽瑪射線的觀測儀器及技巧,
每一種波段的觀測結果向我們揭露出天體不為人知的一面。
在多波段觀測的幫助下,天文學的發展變得更全面、更有趣。
講者:李仕先生 (澳門天文學會學術部部長)
日期:2013年7月27日(星期六) |
第二講: | 從世紀彗星看過去與未來
一顆名為ISON的「世紀彗星」約於十一月廿九日最接近太陽,天文學家預測即使在白天的時候,
我們可以用肉眼觀測到它的蹤影。原來這顆彗星也將會帶來流星雨;
並為研究太陽系形成提供寶貴資料。本講座將為大家介紹科學家如何從今天的觀測,
認識太陽系的過去,預視未發生的將來。
講者:彭金滿博士 (香港中文大學物理系、香港觀天會顧問)
日期:2013年8月4日 (星期日) |
第三講: | 時空穿梭機已經發明了
自古以來,人類想製成時空穿梭機,讓我們回到過去,了解歷史上發生的大事。
當愛恩斯坦把時間定義為第四度空間,並指出重力場會扭曲時空,
很多科學家想借助黑洞,穿越宇宙的時空。但未動身之前,有一個更大的問題,
就是如何理解及處理因果律,舉個簡單例子:
就是假設你回到祖父的時空,殺死了年幼的祖父,
結果你和你的父親不可能在日後的世界出現,你又如何回到過去呢?
講者:陳鑄略先生 (資深天文工作、香港觀天會顧問)
日期:2013年8月10日 (星期六) |
第四講: | 宇宙–對稱不對稱
對稱概念是近代理論物理學的基石,推動了相對論及量子物理學等科學革命的發生,
引領人類發現主宰宇宙的脈絡。但正當科學家自以為掌握了宇宙運作的主旋律,
才驚覺宇宙原來從不單調,宇宙迷人的姿采竟在對稱破缺後才完全綻放出來!
在講座裡,我們將一探討宇宙對稱又不對稱的秘密。
講者:鄭啟明博士 (香港中文大學物理系、香港觀天會顧問)
日期:2013年8月18日(星期日) |
第五講: | 宇宙天圖顯示宇宙新貌!
百多億年前,天地初開,我們愈是往宇宙深處望去,所看到的宇宙愈是古老。
人類先後發射了多艘探測船,目的就是要瞭解天地初開的奧秘,瞭解宇宙的過去與未來。
1965年,人類意外地發現了似是各向同性的微波背景輻射,為探究大爆炸理論揭開序幕。
1992年,「宇宙微波背景探險家」(Cosmic Background Explorer,COBE)升空,
它發現了微波背景輻射的溫度差異。
2003年升空的「威爾金森微波輻射各向異性偵測器」(Wilkinson Microwave Anisotropy Probe, WMAP)
更準確地推算出宇宙的年齡和成分。
今天,「普朗克」(Planck)探測器獲取了迄今最精確詳盡,
由宇宙間最古老的光線形成的宇宙天圖,把宇宙年齡推算為138億歲,
而且估算出更準確的「哈勃常數」(Hubble's constant),以及暗能量(dark energy)、
暗物質(dark matter)和正常物質(Normal matter)的比例。
這個講座裡,講將會為大家一同分享和探討這個課題。
講者:陳林教授 (香港科技大學數學系、香港觀天會顧問)
日期:2013年8月24日 (星期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