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碼
 註冊
查看: 1117|回覆: 5

中國古代令人恐懼的獵頭食人習俗

[複製鏈接]
發表於 2013-5-4 12:48:37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看電影,常有描繪遙遠叢林中驚悚刺激的“獵頭族”的場景。在一些早期探險家的記錄中,“獵頭族”也是充滿了神秘色彩。一般大家總覺得這種神秘族群離我們很遙遠,但一些考古發現似乎卻在說明:“獵頭族”在嶺南大地上,曾經存在過。

  獵頭習俗曾經很普遍

  獵頭習俗一般被發現存在於一些原始社會末期的部族當中,人們在血族復仇與掠奪戰爭中,獵取敵人的首級,並通過一定的祭祀儀式加以頂禮膜拜,以達到風調雨順、保祐平安的目的。很多部族的戰士們還認為,通過獵頭及進行相應的儀式,死者的力量和勇氣會被吸收進自己的體內,使自己獲得更強大的力量。獵頭的習俗分佈範圍很廣,僅從中國的範圍來看,從古代的僚人、烏滸人、滇人到近代的佤族、黎族、台灣高山族、傈僳族等,都曾有過獵頭的習俗。

  但在更高文明程度的人類社會中獵頭也可能存在,如南美的早期印第安社會中,以及中國的商周時期。而且與史前的獵頭族不同的是,進入文明時期的獵頭,常常是通過軍隊發動大規模的戰爭來實現。抓獲的戰俘大多用於祭祀活動。

  大量的考古發掘也證明瞭獵頭習俗的普遍存在,在距今四五千年前的史前文化遺址中,這種蹤跡時常發現。著名的陜西西安半坡一房址內發現有一個人頭骨,湖北桂花樹一墓葬內,在隨葬陶器當中也有一個人頭骨,青海岳都柳彎一墓葬裏,女主人身下同樣隨葬著一個人頭,在河北、山東等地的龍山文化墓葬內,隨葬有多個人頭骨,女性頭骨均有剝頭皮的跡象。此外,雲南、浙江等地的古代墓葬中,也時有發現一些無頭墓葬。很多死者似乎並非正常死亡,因此被研究者推測正是獵頭習俗盛行的標誌。作為戰爭勝利品的標誌物還包括耳朵、手、頭皮、頭蓋骨等。

  很多獵頭勇士最終的結局也是成為他人獵頭的對象。很多部族習慣認為,越是傑出人物和陌生人,在被獵頭後的巫術力量就越大。

  商周之後,獵頭的習俗逐漸消失,但“斬首”的數量,仍常被視為軍功的標誌。

  古代獵頭或為祈求豐收

  那麼中國最早的“獵頭族”是否源於復仇呢?一些專家認為並非如此。因為在有關獵首的最早古文獻中,所記錄獵首祭祀的對象,是明確指向“田神”的。如三國時期的《南州異物志》記載:“交廣之界……奉月方田尤好出索人,貪得之以祭田神也。”這無疑給今人一個啟示:獵首產生的最早原因是為了“祭田神”。

  根據人類學者李果的說法,獵首“祭田神”,即所謂“祭谷”、“祈豐”的習俗在近代中國範圍內仍能觀察到。如,佤族和高山族外出獵首的時間,一般都是每年的穀物播種或收穫時節,或者是在作物歉收的時候。早年一些南方民族在下種前,常把種子拿到祭人頭的地方去祭過,並摻上一些祭人頭的灰土,相信這樣可以保祐穀子長得好。獵回人頭後,往往插在屋外的竹竿上,人頭下面放一籮火炭,讓人頭的血滴在炭上,然後將炭灰分給全村各戶,撒播于田中。即使在獵頭習俗已經式微之後,台灣的泰雅族人仍在收穫之後集合於祭場祭獻新谷。壯丁會從山上砍下芭蕉樹頭,刻上眼耳鼻口等,做成人頭形狀,接受獻祭。

  從目前考古資料所見,中國境內似乎長江下游江浙地區出現的獵首習俗遺跡最早,也最集中,如河姆渡文化等。有可能,這裡也是中國獵首習俗起源最早的地點。

  那麼,重新回到人首柱形器上來。研究者發現,在有關的獵首祭祀活動中,將人頭置於柱體頂端的做法,是最具特徵的。台灣泰雅人將人頭獵回後製作招魂竿,人頭置於木柱頂端;鄒族將酒灑在人頭嘴上,將長竹竿的上端分開為三叉,挾人頭于其間,樹立在樹下,要到第二年才能換下。雲南一些地方的佤族人和馬來西亞的獵首民族都有將木樁頂端雕刻成人頭像的做法。這些都與人首柱形器非常類似,可以說,人首柱形器正是這種標誌物的模寫。

  在廣州的西漢南越王墓出土的銅提筒上,鐫刻著頭戴羽飾的武士提著敵人人頭的圖像。從時間上來說,西漢時期南越一帶在中原文化的影響下,獵頭習俗逐漸消亡。但顯然,這種根深蒂固的習俗,仍然在人們的生活中存留了很長一段時間。

  人首柱形器——最神秘的嶺南青銅器

  1962年8月,廣東省文物管理委員會在清遠三坑馬頭崗清理1號東周墓時,發現一件特殊的隨葬品——這件青銅器由青銅立柱和青銅人首兩個部分組成,通高35釐米,其中人首高11釐米。這件器物就是廣東考古發現史上首件被稱之為“人首柱形器”的青銅製品。這以後,這種特殊器形在廣東地區的春秋戰國墓裏發現多件,在廣西同期的墓葬中也有發現,但出了嶺南地界,就不見蹤影。專家們認為,它是最具嶺南特色的青銅器。

  羅定市博物館研究員陳大遠詳細描繪了一次人首柱形器的發現,指出在羅定背夫山墓出土的這些青銅器“兩兩配對放置,前後兩對相距2.8米,每對兩柱之間相距25釐米,而且前後兩對的大小尺寸略有差異。出土時4件均豎立放置”,“在兩端人首柱外均放一石塊用作擺放祭品”,推斷“人首柱可能就是巫師用來鎮墓壓邪的法器”。並且根據考古發現,嶺南秦漢以後墓葬無此葬俗。

  陳大遠認為,中原禮制文化進入嶺南後,嶺南部族受到其影響,部分接受了禮制文化,但也不是全盤接受,仍保留有不少越族的民俗,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嶺南神器——人首柱”。

  嶺南青銅人首柱形器集中在西江流域的大中型墓中,迄今已經出土數十件之多。關於它的含義和用途,專家們歧見紛呈,至今尚無定論。

  人首柱形器是獵頭習俗的象徵物

  多數專家都認為,人首柱形器與歷史上的“獵頭習俗”有關聯。曾發掘羅定背夫山墓的廣東省考古所專家邱立誠認為:“人首柱雖是獵頭習俗的一種反映,但同時也是當地土著人埋葬習俗中存在的等級觀念的顯示,應有更深層次的社會意義,因為在墓葬中都是一組4件,而且是墓葬規模為大中型的才有這類人首柱形器,在廣寧銅鼓崗,封開利羊墩這些墓群中並不曾有人首柱形器,凡是出人首柱形器的墓,周圍並不見有大批墓葬,可見並不是任何人都能享受這種葬禮,因此推測,這種可安裝于它物之上的器具,當係較有身份的部落頭人或部族酋長,方國貴族所擁有。平時作象徵權杖之物,死後則作為殯葬祭器,是社會地位的一種標誌。”

  還有專家進一步補充說:它是一種被賦予特別內涵的隨葬物——是當地流行的“獵頭”風俗在器物和葬俗上的反映。從崇尚人頭、獵頭到將人頭鑄刻在器物上,說明它被賦予了某種原始宗教的神秘觀念。

  古籍載,古越人有獵頭食人的風俗

  無論人首柱形器與獵頭風俗有無關聯,學者蔣廷瑜指出,從古籍中,我們的確可以找到越人獵頭食人風氣的記載。如《墨子·魯問》曰:“楚之南,有啖人之國。”《楚辭·招魂》也說:“魂兮歸來,南方不可止些,雕題黑齒,得人肉以祀,以其骨為醢些。”楚國之南即是嶺南百越之地。可見春秋戰國時期嶺南地區仍盛行獵頭食人之風。

  根據《南州異物志》等書的記載,到漢晉時期,生活在嶺南的烏滸人還有獵頭食人之習。《太平寰宇記》卷一六七欽州風俗條也說:“僚子專欲吃人,得一人頭,即得多婦。”烏滸和僚都是百越後裔,這種習俗是一脈相承的。“‘越人俗信鬼’,對死者進行祭祀要用獵獲的人頭。而用人頭祭祀的永久化,就是用銅鑄成祭祀人首插在棺架的立柱上。”

登入後,內容更豐富

您需要 登錄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沒有賬號?註冊

×
發表於 2013-5-5 11:54:58 | 顯示全部樓層
我覺得古人獵人頭用來祭祀的成份居多,人肉應該比動物的肉難吃吧,除非找不到動物才會吃人。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3-5-6 04:01:16 | 顯示全部樓層
其實都唔出奇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3-5-6 07:34:26 | 顯示全部樓層

云南佤族猎头习俗直到1958年才终止

习俗的来由,云南佤族人每逢重大节庆日爱举行祭祀龙摩爷的活动,目的是祈求山寨平安、五谷丰登、日子和顺。

据说,祭龙摩爷活动是有猎人头祭谷的习惯,一直到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翻身做主后还在延续。1950年10月,在新中国国庆一周年庆典的时候,中央政府要求佤族更改这一习俗。佤族头人拉勐毫不犹豫的拒绝了,不仅拒绝废止习惯,连用别的祭品替代都不答应。

事情到1958年全国大跃进的时候,通过“梁山好汉”式的方法,才得到圆满解决。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3-5-7 06:57:04 | 顯示全部樓層
獵頭咁變態都有既....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3-5-7 14:11:32 | 顯示全部樓層
一點都不出奇呀!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Archiver|聯絡我們|141華人社區

GMT+8, 2024-9-23 17:16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