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碼
 註冊
查看: 1126|回覆: 5

佛陀释迦牟尼.....

  [複製鏈接]
簽到
1405
發表於 2012-11-8 16:25:44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佛陀释迦牟尼.....
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他姓瞿或称瞿乔达摩Gautama,名悉达多Siddattha。他的生死,传说不一,大抵说他生于公元前557年,死于公元前477年者较为普遍。近来有人说他约是在公元前563-483年,共活了80岁。他的父亲净饭王Suddhodana是尼泊尔和印度边境上释迦族一个贵族,迦毗罗卫城地方的一个部落首领,属刹帝利种姓。
释迦牟尼感到印度社会上阶级的不平等,又感到人类的生、老、病、死4大痛苦,他29岁出家,入山修道。修道7年,达到了至高无上的精神境界,终于成“佛”。他周游印度等诸国,特别在恒河流域传教40年。
佛教十字绣--释迦摩尼佛2_12576_L.jpeg
“佛”是“佛陀”(觉悟者)的略称,是梵语的译音,有时译作菩提,意义是觉, 意即自觉,觉人与觉行圆满也。“释迦牟尼”亦为梵语译音,意义是能仁,意即他德全道备,能济万物;也就是释迦族的隐修者或释迦族的圣人。他死了以后,人们 为对他成佛后的尊称,才称他(悉达多)为释迦牟尼或佛陀。佛教寺院的“大雄宝殿”里,当中那个是“如来佛”,“如来”和“大雄”都是释迦牟尼的称号。
释迦牟尼不承认婆罗门教经典“吠陀”的权威性,反对杀生献血的祭祀等;但佛教 继承了婆罗门教关于“轮回”的教义。所谓“轮回”,就是说,有生命的东西,总是象车轮似的一生一生流转不停。他们认为,有生命的东西,有一个前生和一个来 生。一个人的前生不一定是人,也许是鬼,牲畜,也许是神。至于你是什么,是决定于前生的“业”。“业”是行为,包括思想、言语、行动。他们认为世界是个苦 海,人免不了生、老、病、死,总的来说就是苦。如果一个人今生修善,他来生也许是人;如果他行恶,来生就会变鬼或禽兽;修得好一点,也许能做皇帝。但他们 认为,就算做了皇帝,也免不了生、老、病、死,充其量免了老,那就更苦,因为要早死。因而他们的人生也是悲观的,什么“金也空,银也空,死后何曾在手 中……。”一切都是苦,苦的根源在于欲望,由欲望而造业,就不免于轮回。
“涅槃”:他们不愿轮回,他们认为修行再好,不过当皇帝,还是要受生、老、 病、死的苦,所以他们为了要摆脱“轮回”,就创造“涅槃”之说。就是说,必须消灭一切欲望,才能达到不生不灭的境界,修行止于至善,达到寂灭入涅槃,再也 不轮回,止于至善,灭绝一切欲望而达到完全静寂的至高无上的境地。如果修道不到家即不能止于至善,还要轮回做个皇帝呢!他们什么都不愿做,所以一直修到 “止于至善”,即入涅槃。后来,涅槃一词多指成佛或得道和尚的死亡。
佛教的教义是“四谛”:1.“苦谛”,指人们都要经生老病死等,这都是苦的;2.“集谛”,指苦的原因,有欲望就有行为(业),因此不免轮回之苦;3.“灭谛”,是消灭致苦的原因,要摆脱苦就要消灭欲望;4.“道谛”,是导致消灭苦因的道路,要消灭苦因就要修道。
早期佛教没有承认一个创造世界的主宰,这一点不同于伊斯兰教和基督教。当时佛 教没有神庙,也不崇拜偶像。释迦牟尼死后,佛教徒把他火化后留下来的骨灰,分发并保存在圣地兴建的“宰堵波”(一种印度塔)里,即“佛牙”、“舍利”。佛 寺和偶像是以后才出现的,而崇拜偶像大约是公元一世纪以后的事。
他们有“戒律”。在家的和出家的教徒都必须遵守“五戒”: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出家的教徒就是和尚(僧),除了剃头发胡须、穿僧袍并完全脱离家庭生活之外,他们还要遵守另一些戒律,如饮食要有节制;不观赏舞蹈、音乐、戏剧;不佩戴饰物等。
佛教在印度盛行一时,公元前3世纪,阿育王时期,曾立佛教为国教。早期佛教认为修行虽然可以使人入涅槃,但不能人人成佛。后期,佛教的一派造了寺庙,崇拜偶像。他们宣扬信佛修行,人人都能成佛,并说这样气派大,乘的是大车,故有“大乘”佛教之称,即把保持原来说法的另一派贬为“小乘”佛教。
公元前3世纪,佛教由印度传入斯里兰卡。过了几个世纪后,传到中国西南的傣族地区,主要是小乘佛教。到东汉孝明帝(公元58年到75年),佛教由印度北方开始传入中国汉族地区。到公元1世纪下半叶,佛教大量传入,但以大乘为主。在印度北方兴起的以大乘佛教为基础而注重念咒和魔法的秘教,13世纪传入蒙古地区,形成喇嘛教。至于佛经之东来,为时也很早,公元前2年,博士弟子秦景儿接见大月氏王使伊存,曾亲自口授佛屠经,之后传入洛阳。它运行时是用白马负来,因而立白马寺于洛城雍关之西,这寺便成为中国第一座佛寺。
法显为平阳武阳人,公元399年(东晋安市隆安三年),西行求法,历15年始归。玄藏为洛州缑氏人,公元628年(唐太宗贞观2年),西行求法,历17年始归。义净为范阳人,公元671年(唐高宗咸享2年),西行求法,历25年始归。翻译佛经的以鸠罗什、真谛、玄藏、不空等4人可称为中国佛教史上的4大翻译家。
僧尼的数目:东晋时是2万4,000人;北齐时最多,计300万;到唐朝时就只有26万5,000多人。
寺院的数目:西晋时仅180所;北齐时为4万所;唐代最多,竟达4万4,600多所。
寺院主要是供僧尼居住;但有时也成为达官贵人的家居;有时也供其它活动之用。
“浮屠”:是梵文的译音,中文称为“塔”。塔有五级,或七级,或九级,或十三级不等,为储藏经典之用,如长安宫城南大慈恩寺。造砖浮屠,藏译玄藏所取西域佛经,名雁塔。还有为纪念之用,即如雁塔本为纪念一特殊之雁而来的。
至于“石窟”,是凿石壁成窟,用来安置佛像。
“佛像”:自佛教传入,雕琢佛像。有用铁铸成的,有用石凿成的,有用石灰胶成的,有用木雕成的。最大的竟达60-70尺之高。“显祖于天宫寺造释迦立像,高43尺,用赤金10万斤,黄金600斤。”《魏书》造像立碑,始于北魏,迄于唐朝中叶。大抵所造者释迦、弥陀、弥勒及观世音等为最多。
佛书是很有名的,尤其在敦煌千佛洞,各种佛书都有,如《千手佛观世音菩萨》,又有表示极乐世界或天堂等的佛书。
佛教曾一度兴盛,在印度是由盛而衰,到12-13世纪时几乎完全消失了,其实佛教在印度还不如印度教(婆罗门教)。目前印度居民83% 信印度教,而佛教信徒只有2%-3%左右,为数甚少。尼泊尔居民信印度教为85%,而信佛教的只有13%。 作为佛教发源地的印度和尼泊尔,现在信佛教的人寥寥无几。
有人认为信佛教可以上天堂(西天、极乐世界)。我们前面已经说过,早期佛教教 义没有承认有宇宙主宰、有天堂。他们最高目标就是止于至善入涅槃,不再轮回,死后什么都没有,再也不投胎。它认为世界是个苦海,一切皆空,可是它所要达到 的是寂灭,还是个“空”。以空补空才是它的目的。人死后到西天是中国人后来的说法,意思是到佛教圣地(印度和尼泊尔),它是在中国的西方,所以说西天。

登入後,內容更豐富

您需要 登錄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沒有賬號?註冊

×
發表於 2012-11-8 17:05:45 | 顯示全部樓層
good info.......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2-11-8 19:15:31 | 顯示全部樓層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2-11-8 19:45:09 | 顯示全部樓層
阿彌陀佛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2-11-8 19:57:07 | 顯示全部樓層
回復 糖糖 #1 的帖子

好詳盡.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2-11-9 00:40:57 | 顯示全部樓層
阿彌陀佛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Archiver|聯絡我們|141華人社區

GMT+8, 2024-11-26 02:25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