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碼
 註冊
查看: 1080|回覆: 10

中元節與盂蘭節 [鬼節]

[複製鏈接]
發表於 2012-8-30 17:34:34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本帖最後由 INITIAL~D 於 2012-8-30 18:11 編輯

中元節與盂蘭盆節

農曆七月十五日(有些地方,尤以華南,是七月十四日,相傳是宋代末年蒙古人入侵某地,居民為逃難而提早一天過節),道教稱為中元節,佛教稱為盂蘭盆節(簡稱盂蘭節),民間俗稱鬼節、七月半。在漢字文化圈不少地區都有相關的節日活動,「先數日,市井賣冥器靴鞋、襆頭帽子、金犀假帶、五綵衣服。以紙糊架子盤遊出賣。」。相傳那一天地獄大門打開,陰間的鬼魂會放禁出來。有子孫、後人祭祀的鬼魂回家去接受香火供養;無主孤魂就到處遊蕩,徘徊於任何人跡可至的地方找東西吃。所以人們紛紛在七月,舉行設食祭祀、誦經作法等「普渡」佈施活動,以普遍超度孤魂野鬼,防止它們為禍人間,又或祈求鬼魂幫助去除疫病和保佑家宅平安。因此某些地區在這一天會有普渡的習俗,稱為「中元普渡」,後來更發展為盛大的祭典,稱為「盂蘭盛會」。

在臺灣,中元普渡不僅是民間的活動,公家也會藉此機會禱祝社會安和樂利。2009年臺北市政府亦舉行中元普渡,還請來臺灣省城隍廟、臺北府城隍廟、大稻埕霞海城隍廟,及松山霞海城隍廟等「臺北四大城隍廟」的城隍尊神主鎮於臺北市市民廣場,為國家、社會與八八水災的災民們祈福,供品全部捐贈基督教聖道兒童之家等慈善團體。


800px-HK_History_Central_Stanuton_Street_Ghost_Festival_organizer_a.jpg

中環蘇豪區士丹頓街中區卅間街坊盂蘭會

登入後,內容更豐富

您需要 登錄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沒有賬號?註冊

×
 樓主| 發表於 2012-8-30 17:45:17 | 顯示全部樓層
佛教典故

依照佛家的說法,農曆七月十五日這天,佛教徒舉行「盂蘭盆法會」供奉佛祖和僧人,濟度六道苦難,以及報謝父母長養慈愛之恩。

據《佛說盂蘭盆經》的記載,「盂蘭盆(ullambana)」是梵語 उल्लम्बन,「盂蘭」意思是「倒懸」;「盆」的意思是「救器」,所以,「盂蘭盆」的意思是用來救倒懸痛苦的器物,衍生出來的意思是:用盆子裝滿百味五果,供養佛陀和僧侶,以拯救入地獄的苦難眾生。

釋迦牟尼佛有一重要弟子名喚目犍連(簡稱目連),修持甚深,以神通著稱,相傳目連的母親做了很多壞事,死後變成了餓鬼,目連通過神通看到後十分傷心,就運用法力,將一些飯菜拿給母親食用,可是飯一到母親口邊就化為焰灰,目連大聲向釋迦牟尼佛哭救。佛陀告訴他,必須集合眾僧的力量,於每年七月中以百味五果,置於盆中,供養十方僧人,以此般功德,其母方能濟度。目蓮依佛意行事,其母終得解脫。這種儀式最早從南北朝時代目連救母的功德法會中開始流行,據《佛祖統紀》記載,梁武帝即開始設壇舉行盂蘭盆法會。自此往後,歷代帝王臣民多遵佛制,興盂蘭盆會,以報答父母、祖先恩德。


800px-Buddhism_Mass_in_Ghost_Festival.jpg

北京廣化寺的盂蘭盆節法會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12-8-30 17:47:54 | 顯示全部樓層
道教說法

道教全年的盛會分三次(合稱為「三元」),認為「三元」就是天官大帝、地官大帝及水官大帝「三官大帝」的別稱,正月十五、七月十五以及十月十五為三官大帝的誕辰。

正月十五日稱為「上元」——天官生日,主要是舉行賜福的儀式。
七月十五日稱為「中元」——地官生日,用以赦免亡魂的罪。(中元法事是為亡魂赦罪,但是絕對不能完全解除罪孽,只是減輕了一些,希望他們早日安息。)
十月十五日稱為「下元」——水官生日,是為有過失的人解除厄運。
相傳七月地獄大門開放一個月,所有的無主孤魂全從陰間出來,到陽間接受人民的供養,因此各地方都紛紛在這一個月舉行「普度」佈施的祭祀儀式。

從前,各地輪流進行普度,把七月的每一天安排得滿滿的,據說引起孤魂野鬼的酗酒、毆鬥事件;後來有些地方普渡便統一在中元正日七月十五舉行。

不過香港、閩南、台灣、潮汕並不從此風俗,在七月的每一日皆有人舉行祭典。但後來由於時代變遷,目前在台灣的中元節,機關行號多在中元七月十五日祭祀,而一般住家則多在接近七月十五日的週末假日舉辦。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12-8-30 18:01:11 | 顯示全部樓層
民間信仰與祭典

中元節與盂蘭盆節起初因佛教盂蘭盆會施捨餓鬼為始,因宋朝儒釋道三教合流,與道教中元節的祭祀亡者靈魂、儒家祭祀父母祖先等活動結合,構成中國乃至東亞文化圈的一系列祭祀活動。

佛家盂蘭盆法會

盂蘭盆法會是根據《盂蘭盆經》,於每年農曆七月十五日舉行,以佛法供養三寶的功德,迴向現生父母身體健康。

部派佛教時期,印度就常興辦盂蘭盆會而在中國,《佛說盂蘭盆經》在西晉時由竺法護譯出,因強調藉由供養十方自恣僧,以報答雙親養育之恩,乃至度脫七世父母的思想,與中國崇尚孝道的倫理傳統相符,因此中國歷代帝王的提倡而盛行不衰。南北朝梁武帝時代,始興盂蘭盆法會,以報答父母祖先恩德。唐朝時期,法會活動呈現興盛,官民共樂。


融入道教中元節

到了宋朝的時候,由於儒、釋、道合流的日趨明顯。民間流傳以正月十五日為上元,七月十五日為中元,十月十五日為下元,並將佛教的盂蘭盆會與道教「中元地官節」相結合,而流行道士誦經普度眾鬼,期使獲得三官中的地官赦罪,獲得解脫。因此民間習俗的中元普渡著重在祭祀孤魂野鬼,與中國傳統對祖先鬼魂崇拜又融和在一起,變成「祭鬼」,亦即為了亡者的鬼魂可得救度,改以盆施餓鬼但與道教和儒家的祭祀習慣不同,盂蘭盆法會以素食施食供養。

大士爺

一般在祭拜亡靈之前,會先祭拜一位名為面燃大士監齋羽林普渡真君的神祗,信徒多尊稱其為「大士爺」、「普渡公」。相傳舊曆七月,所有在陽世的亡靈,都歸「大士爺」管理。

關於「大士爺」,佛教說法有數個:一是祂是觀音大士的化身,故稱「大士爺」。二是祂原為諸鬼的首領,因受觀音大士教化而皈依其門下,從此被稱作「大士爺」,成為護持中元普渡事項的神明。三是「面燃大士」亦作為地藏菩薩的護法神。

道教的說法則是太乙救苦天尊化身「面燃鬼王」,為陰間諸鬼之統帥,也負責中元節監督亡魂受領陽間香火事宜。另,靈寶派等一些派別不是請「面燃鬼王」監齋,而是有「何將軍」、「喬將軍」兩神分任此職。如宋末元初林靈真所撰《靈寶領教濟度金書》寫為「北魁玄範府神虎何、喬二大聖」。


華人社會則多採佛教說法,各類法會多以佛教形式塑造大士爺神像:「頂生二角、青面獠牙,高大威武,頭上還有一尊觀世音菩薩佛像,象徵其代表慈悲的觀音大士。有些慎重的信徒,在中元節時會以紙紮出大士爺塑像,也有些用牌位、畫像、木石雕像祭祀,並將大士爺神位或神像放置供桌之前,以求祭祀順利,待到七月一過,一般會火化大士爺像、位,送其登天。在南洋,華僑風俗,中元普渡時,會懸掛寫著「南無渡幽拔苦無量壽佛」或「南無分衣施食阿彌陀佛」之類字樣的幢幡於大士爺神像之側,甚至是神像手上;如書「渡幽拔苦」之類字句是希望佛祖引領亡靈往生佛國,若寫「分衣施食」等等詞彙,則指祈請阿彌陀佛助大士爺,平均分配紙錢、衣物、食品予眾家亡魂。

平安米

在香港,盂蘭勝會後會有派「平安米」的活動,所派的米本是用作施食,放於招魂台和面燃大士普渡真君(大士王)神像附近,正向經壇方便鬼食用,人們相信瑜伽焰口之後,食物會增加千萬倍;儀式過後,食物形雖在而質已變,變得淡而無味。但丟棄又覺得浪費,於是就把米派給窮人,美其名為「平安米」,既能積德,又能物盡其用。

傳統上這些米並非用作取代貯糧,而是每次溝一小撮到原有的米糧中一起烹煮,寓意長食長有,以保平安。近年人們不了解這些米的真正意義,加上心態改變,部份施米者視之為一般的「慈善活動」,派高價名牌白米,與盂蘭本義有違。受米者亦把所派之米視為福利捐獻,當作生活必須,不惜追索,甚至轉售圖利,已失去原來避免浪費的意義。


800px-HK_Lam_Tin_Service_Reservoir_Playground_Yu_Lan_Festival_1.jpg

民間儀式

在諸多華人社會如中國大陸、香港、澳門與台灣、新加坡等,中元是相當重要的民俗節日,不少人會在舊曆的七月初一到七月卅日之間,擇日以酒肉、糖餅、水果,甚至全豬(閩南語俗稱神豬)、全羊等祭品舉辦祭祀活動,以慰在人世間遊玩的眾家鬼魂,並祈求自己全年的平安順利。

目前民間的「中元普渡」習俗是三教合流的結果,民間把道教中元祭祀和佛教目連救母的傳說習合,把施餓鬼與祭奠亡魂相混,形成一種民間習俗。每年到了農曆七月中,人們都會宰雞殺鴨,焚香燒紙,拜祭由地府出來的餓鬼,人們相信這樣可以化解其怨氣,不致於為禍人間。

普渡的祭拜方式有三種。

一是「三案式」,分為上案(地藏菩薩、觀音菩薩、地官大帝、救苦天尊與眾神佛)、中案(普渡真君)、下案(好兄弟)。一共擺放三張神案,紙錢、祭品各異。此種儀式繁瑣,最為虔誠。

二為「兩案式」,僅供奉普渡真君(普渡公)神案、好兄弟神案。這是折衷的結果。

三乃「一案式」,先祭祀完普渡真君,燒完四色金紙後,再呼請好兄弟加以祭拜。改良方式有「一案兩爐式」,壇首擺放普渡真君香爐,先向真君頂禮,拜完後再祀壇中擺放好兄弟香爐。

在臺灣民間信仰,普渡的擺桌祭拜,又分成「公普」(又稱「聯普」,全聚落、團體或廟境居民聯合舉辦)與「私普」(個人或單一家庭、機關舉辦),今日臺灣,由於商業社會,幾乎皆以泡麵、零食、白米等能久貯之物為主,而牲禮、五味碗也愈來愈少見。

普渡舉辦時,供桌上也會豎立彩色三角形紙旗,號稱「普渡旗」,該旗以毛筆寫上「廣讚中元」、「廣施盂蘭」、「敬奉陰光」、「冥輝普照」等「中元敬語」,也會寫上信士姓名。

先祭拜統領萬姓幽靈的普渡真君,並焚燒四色金紙。燒完金紙後,開始祭拜所謂的「好兄弟」,並在每一項供品插上一炷香,也會在供桌下放置香皂、毛巾與盛滿清水的面盆供「好兄弟」梳洗,此時有的人會先燒「經衣」,這是一種代表衣物與日用品的紙錢,讓「好兄弟」們先換上新衣。許多抽菸者,還會點燃香菸,插在香腳上,推己及「魂」,供「好兄弟」吞雲吐霧,別有一種人情味。祭拜完後,焚燒銀紙,歡送眾家「好兄弟」離開。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12-8-30 18:10:42 | 顯示全部樓層
祭祖與超度法事

民間信仰相信,祖先也會在此時返家探望子孫,故需祭祖,但祭祀活動一般在舊曆七月底之前進行,並不局限於特定的一天。某些地區通過一定儀式,夜晚接祖先靈魂回家,每日晨、午、昏,供三次茶飯,直到七月卅日送回為止。送回時,燒紙錢衣物,稱燒「包衣」,或佛門或道教的超度法事。在江西、湖南的一些地區,中元節是比清明節或重陽節更重要的祭祖日。

民間佛教

民間佛教方面,早年華北世家居士,在中元節祭祖時,則盛行《盂蘭三佛爺懺》的一種法事,在家門庭前,塑立三寶佛像,聘僧念經,張燈結綵為祖先祈求冥福。其信仰意義為:希望先供養釋迦佛以減輕先人的業報;再祈求藥師佛使祖先不再受病痛折磨,最後希望阿彌陀佛接引先人到西方淨土。江南、華南盛行地藏法事,僧徒在地藏菩薩像前念經膜拜,請得幽冥教主地藏菩薩大開方便法門,引渡祖先。其餘地方或者行《八十八佛洪名寶懺》、《觀音大悲度懺》、《慈悲道場懺法》(俗稱《梁皇懺》)等其他法事。

民間道教

民間道教方面,中國北方盛行太乙救苦天尊之類的法事,太乙救苦天尊,是道教中專責救度亡魂的大神,道教超度科儀中以太乙救苦天尊為主神者,名目繁多。如 :《太乙救苦天尊說拔度血湖寶懺》、《 靈寶煉度》、《太乙救苦天尊接引浮生法事》、《九幽燈儀》等等。如《太乙救苦天尊接引浮生法事》為例:由一道長扮演太乙救苦天尊,端坐高臺正中。諸道士扮演眾仙弟子,立於兩側。天尊(道長飾)用團扇扇三下,以寶劍(或鐵拐杖、玉如意等法器)敲三下,義為天尊滅地獄之火,以法器打開地獄之門,引鬼魂出離地獄,後開始為眾仙、地獄鬼眾與悠遊人世之亡靈講經說法,天尊說法畢,則遣眾仙跳下虛空(飾演的道士們各持法器,跳下高台滿場跳躍),意是拯救四方鬼魂與信徒之祖先。此時天尊並用柳枝或桃枝等,蘸金瓶中的甘露法水灑下(也有改為丟擲糖、餅,供信徒拾取),代表著施食餓鬼眾並超度其出離地獄。

南方則流行諸多道教懺法,各地不同,如:《三元滅罪水懺》意義在三官大帝中的地官大帝生日,請得地官赦罪赦免先人罪孽;《三元賜福寶懺》是為先人求取冥福;廣東一帶則有《呂祖無極寶懺》,是全真道儀式,藉由度人無數的孚佑帝君呂純陽祖師威力,廣度死者入道,安生定民。

各地習俗

日本

盂蘭盆節在飛鳥時代由隋唐時期的中國傳入日本,俗稱「お盆」(おぼん、發音:O-bon,盂蘭盆會簡稱)。在城市七月十三日至十六日,在農村八月十三日至十六日進行。十三日前掃墓,十三日接先人鬼魂,十六日送。也有送中元禮物的習慣,民俗上也會眾人聚集,跳一種名曰「盆踴」的舞蹈,專注於手部動作,類似於今日的Para Para。

日本人對盂蘭盆節很重視,現已成為僅次於元旦的重要節日,企業、公司一般都會放假一周左右,稱為「盆休」,很多出門在外工作的日本人都在選擇利用這個假期返鄉團聚祭祖,此時像大都市(如東京、大阪等)街道多顯冷清,有點類似中國的清明節。



朝鮮

朝鮮半島的中元節又稱「百中節」、「百種節」、「亡魂節」等,是朝鮮的一個傳統節日,來自中國道教的中元節與佛教盂蘭盆節,然後發展出朝鮮族特色。相對於中國、日本的中元節較著重於祭祖及普渡,朝鮮的中元節則保留較多秋季農夫慶豐收的原意,祭祖、祀亡魂等儀式則其次。


新加坡

在新加坡的華人地區中,中元節除了上述的祭祖普渡等傳統習俗之外,還有一項特別的表演活動以娛樂鬼魂,當地福建人(閩南人)稱之為「七月歌臺」或簡稱「歌臺」。這些歌臺一般上是在空地上搭建臨時舞臺,加上音響設備以及燈光等裝飾,並在臺下觀眾席擺放一排排的椅子,而第一排的椅子通常是空置預留給「好兄弟」(鬼魂)的。歌臺表演通常安排於夜晚時分,臺上表演包括詼諧短劇、魔術、勁歌熱舞等,而且整個農曆七月都有表演。

作為傳統節日的慶祝活動,歌臺表演常因過於喧嘩遭到週圍居民的投訴而警方也提出警告。此外,歌臺上常出現的一些橋段如愛說黃色笑話的主持人、穿著暴露的女表演者,等都讓星馬兩地許多人對七月歌臺產生誤解。


馬來西亞

在馬來西亞的華人地區中,中元節也稱盂蘭勝會或慶贊中元除了祭祖普渡表演各籍貫的傳統習俗戲劇外,還有一項特別的表演活動以娛樂鬼魂,當地人建立了與新加玻相同的歌臺文化,一般跟新加玻大同小異就是在廟或盂蘭勝會前空地上搭建臨時舞臺,加上音響設備以及燈光等裝飾,並在臺下觀眾席擺放一排排的椅子,而第一排的椅子通常是空置預留給「好兄弟」(鬼魂)的,有時還會放上啤酒飲料花生等小吃。歌臺表演通常安排於8pm-12pm,臺上表演五花八門包括詼諧短劇、魔術、勁歌熱舞等,而且整個農曆七月都有表演。

作為傳統節日的慶祝活動,歌臺表演常因過於喧嘩遭到一部分思想狹隘的週圍居民投訴而遭到警方警告。此外,歌臺上常出現的一些橋段如愛說黃色笑話的主持人、穿著暴露的女表演者,等都讓星馬兩地許多人對七月歌臺產生誤解。但這幾年馬來西亞慶贊中元理事會已經禁止表演歌手穿著暴露的服裝以及控制歌台音量以免產生誤會與摩擦。

此外在檳城大山腳伯公埕有尊北馬最大紙紮大士爺 ,大士爺高達26尺8吋,慶贊中元已成為北馬區年度盛事,每年中元節期間,就有很多遊客湧入大山腳,主要是膜拜北馬最大尊的大仕爺。這座體積龐大的大仕爺是豎立在大山腳市區的埠眾盂蘭勝會大仕爺殿內。這尊氣勢非凡的大仕爺金身,也吸引了不少外國遊客前來參觀。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2-8-30 19:06:12 | 顯示全部樓層
點解香港有D盂蘭會在七月十五日後舉行?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2-8-31 00:21:27 | 顯示全部樓層
獲益良多, 感謝你的分享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2-8-31 10:03:12 | 顯示全部樓層
我都會早d返屋企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2-8-31 12:28:43 | 顯示全部樓層
原來有咁多唔同習俗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2-9-1 09:17:39 用手機發表 | 顯示全部樓層
原來盂蘭即係中元節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2-9-2 22:28:08 | 顯示全部樓層
回復 INITIAL~D #5 的帖子

好!感謝您的分享。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Archiver|聯絡我們|141華人社區

GMT+8, 2024-9-24 11:27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