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碼
 註冊
查看: 1465|回覆: 17

認識一人兩票與比例代表制的原理

  [複製鏈接]
簽到
266

38

主題

760

回帖

100

積分

初級會員

積分
100

「友誼大使」勳章

發表於 2012-8-29 20:36:2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本帖最後由 bbarying 於 2012-8-29 20:02 編輯

今屆立法會選舉,每位選民都可投兩票,地方選區一票;超級區議會功能界別議席一票。

其實加上傳統功能界別,當日有不同顏色方便選民區分選票種類:
地方選區為藍色;區議會(第二)超級議席界別為白色;其餘功能界別則為紅色

勿錯以為一票投兩人
為免選民填錯或投錯三種選票,當局特別以紅、白、藍三色,分別作為傳統功能界別、超級區會及地方直選的票箱和選票,
又將超級區會的候選人編號訂為三位數(801至807),與編號為單位數的直選候選人作出區別。
但時至今日距離投票不足兩周,多項民調仍顯示有許多選民不清楚有關制度,
多個政黨亦擔心選民會將「一人兩票」錯誤理解為「一張選票投兩位候選人」,
令廢票及問題票數目大增,連帶影響五區直選的有效投票率及選舉結果。

選民得到的兩張選票,藍色屬於地區選票,白色則是超級區議席選票,每張選票只可揀選一張名單
在上方蓋印後,藍色選票放進藍色箱,白色選票則放進白色箱。
若然誤放投票箱,選舉事務處表示,點票時會再作分配,不會視之為廢票,
惟若一張選票出現兩個蓋印, 則必屬無效。



Sing a song of sorrow and grieving, carried away by a moonlight shadow.
I stay, I pray. See you in heaven far away.
I stay, I pray. See you in heaven one day.

38

主題

760

回帖

100

積分

初級會員

積分
100

「友誼大使」勳章

 樓主| 發表於 2012-8-29 20:36:21 | 顯示全部樓層
本帖最後由 bbarying 於 2012-8-29 20:30 編輯

比例代表制的原理及利弊

世上每一件事物都有好有壞,只是利小還是弊小的分別,選舉制度當然都不例外。

單議席單票制有助單一大黨取得過半數議席,有利政治穩定。

另一方面,單單制卻可能扭曲民意,使得到較少票數的政黨,反而取得較多議席。

鑒於單單制有著明顯壞處,人們不禁開始思考:到底穩定的政府重要,還是具有代表性的政府較為重要?

認為後者較為重要的國家,多採用了比例代表制。

1893年,比利時成為首個全國採用比例代表制的國家,其後芬蘭、瑞典、德國、波蘭等都相繼採用比例代表制。



最大餘額法 – 黑爾數額的運作原理


這是香港立法會地方直選所採用的選舉辦法。

黑爾數額由英國學者湯瑪士.黑爾(Thomas Hare)於1857年提出,

計算方法是「該選區全部有效選票數」除以「該選區應有議席名額」,

任何名單只要取得黑爾數額的選票,就能取得一個議席;

如果任何名單取得兩倍於黑爾數額的選票,就能取得兩個議席,如此類推。


假如得票超過黑爾數額的名單,都已獲分配議席,但尚有議席未被分配,

便以名單餘額最大者優先取得議席,直至議席全部分配完畢為止。



名單
黨派
名單首位
票數
01
自由黨
林翠蓮
2,166
02
公民起動
何秀蘭
30,887
03
民主黨
甘乃威
39,808
04
社民連
曾健成
10,202
05
民建聯
曾鈺成
60,417
06
獨立
蕭敏華
1,798
07
獨立
勞永樂
20,523
08
公民黨
陳淑莊
82,600
09
獨立
葉劉淑儀
61,073
10
獨立
黎志強
3,955

總有效票數:313,429
總議席數目:6
黑爾數額:313,429 / 6 = 52,238


取得超過52,238票的名單,有5號民建聯名單、8號公民黨名單及9號葉劉淑儀名單,

因此5、8、9號名單各取一席,即曾鈺成、陳淑莊、葉劉淑儀當選。

餘下3席就根據最大餘額法分配,當中3號、2號名單的餘額最多,故各取一席,即甘乃威、何秀蘭相繼當選;

陳淑莊取得議席後,8號公民黨名單的餘票為30362票,多於其他候選名單的餘額,故名單上排第二的余若薇取得最後一席。



最高均數法 – 抗特法的運作原理

最高均數法較最大餘額法複雜,但使用的國家不少,例如比利時、義大利、荷蘭、德國等,

其具體程序是,先用1、2、3、4除以各名單所得票數,有多少個議席,就除至幾多(要選6個議席就除6),

然後把商數按大小順序排列,商數最大者最先獲得議席。


運用一個假設例子(數字為得票數目):

名單A        100,000票
名單B        95,000票
名單C        68,000票
名單D        43,600票
名單E        10,000票

設若此選區只有4個議席,那麼就要將各名單的得票除以1、2、3、4,結果如下:

名單A
名單B
名單C
名單D
名單E
除1
100,000*
95,000*
68,000*
43,600
10,000
除2
50,000*
47,500
34,000
21,800
5,000
除3
33,333
31,667
22,667
14,533
3,333
除4
25,000
23,750
17,000
10,900
2,500


由於名單A、B、C各取得最高的商數,故他們各自先取一席,名單A第二個商數(50,000)高於其他名單的所有商數,

故名單A取得最後一席。換言之,名單A取得兩席,名單B一席,名單C一席。


比例代表制的利處

根據杜法維法,單議席單票制多促成兩黨制,而比例代表制則促成多黨制(即多個大小政黨主導政壇,而非由兩個大政黨主導政壇)。

這是因為在比例代表制之下,即使取得10%支持的政黨,都能取得一定數目的議席,保有其政壇上的影響力,

因此小政黨的生存機會大增,它們亦沒有合併的動機。

此外,比例代表制之下,不會出現民意扭曲的情況,由於政黨是按其得票比例而獲得議席,不存在得票較少,但得議席較多的可能性。

再者,比例代表制對於弱勢政治團體較為有利,例如女性、少數民族及偏鋒政黨,

這是因為他們不需要取得最大多數的選票,也能當選成為民意代表,因此不同意識形態的選民都可以在議會中有發言人。


社民連的崛起與比例代表制有密切關係

比例代表制的弊處

在單議席單票制底下,選民與民意代表之間的問責性較強;

相反,在比例代表制之下,由於一個選區可以有幾個民意代表,故選民與代表之間的問責性較弱。

有學者亦曾辯論,到底在甚麼選舉制度下,選民與民意代表之間的連繫會較強。

有人認為比例代表制之下,有多個候選人產生,而且選區較大,選民難以與民意代表建立緊密關係;

可是亦有人質疑,在單單制底下,選出的民意代表可能與大部分選民理念不一致,變相令代表與選民疏離。


在採用國會制的國家,議會黨派林立,會較易造成執政聯盟的分裂,政治亦陷於不穩定狀態,

例如第二次世界大戰前的義大利及德國,而比利時由2010年6月開始,已經沒有正式政府,

正正是因為議會內黨派林立,難以組合成一個穩固的聯合政府。



雖然香港採取的比例代表制與比利時的不同,而香港立法會的多數黨亦不能籌組政府,
但香港議會也有黨派林立的問題,政府的議案每每要整合各黨各派、「數夠票」才能通過。
不過,香港現時似乎沒有改革比例代表制的聲音抬頭。



Sing a song of sorrow and grieving, carried away by a moonlight shadow.
I stay, I pray. See you in heaven far away.
I stay, I pray. See you in heaven one day.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38

主題

760

回帖

100

積分

初級會員

積分
100

「友誼大使」勳章

 樓主| 發表於 2012-8-29 20:36:22 | 顯示全部樓層
港式比例代表制如何締造四分五裂政局 /蔡子強

今屆立法會選舉已是九七回歸選舉制度改用比例代表制最大餘額法之後第5屆選舉,究竟這種選舉制度的來龍去脈如何﹖
結果又產生了怎樣的影響﹖很多年輕同學對此都一片空白,但在新高中學制之下,他們又有需要知道,
筆者且嘗試在這裏作一個簡單的回顧。

引入比例代表制的原因
香港在1991年於立法會引入直選議席,最先採用雙議席雙票制,到了1995又改用單議席單票制,
但無論如何改,當時在八九年六四事件的陰霾,以及一片恐共的政治氣氛下,民主黨民主派的主要旗艦,
在選舉中都所向披靡,橫掃大多數議席,例如在1995年,民主黨取得42%選票,並取得20個直選議席中的12個,即60%。
親中媒體和政黨,把問題歸咎於選舉制度偏幫民主黨。

1996年1月,香港特別行政區籌備委員會成立。這個由北京委任產生的委員會,負責籌備成立香港特別行政區的有關事宜,
以及規定第一屆特區政府和立法會的具體產生辦法。在其第一屆立法會產生辦法小組的工作報告中,
討論到單議席單票制這種制度,當中沒有提到它任何優點,反而批評它:
(一)容易導致個別政黨取得議席與其得票率很不相稱的情况,造成立法機關的「一黨獨大」,既不公平,也不符合均衡參與的原則;以及
(二)隨着以後直選議席逐屆增加,選區勢必愈劃愈小,議員代表性很低,難以反映香港社會的整體和長遠利益,實際上是「民主的倒退」。
相反,在討論到比例代表制時,卻提到其優點為
(一)比較公平,並可使少數派也有代表參政的機會,有利於各派力量的均衡參與;以及(二)為世界各國廣泛使用。

從中可見,特區政府當初引入比例代表制,目的是要制約民主黨,以免它可以在選舉中贏得大多數議席。
那麼,至今已經超過10年,這個選舉制度又能否達到最初預期的效果呢﹖

成功打擊了民主黨
結果,民主黨的得票率及所佔直選議席比例,均出現持續下跌,得票率由起初的四成,跌至如今的兩成;
議席比例更由起初的六成,跌至如今的兩成,跌幅可謂十分驚人。

民主黨直選議席數目的下跌,可以概括分為兩個原因。首先是因為選舉制度改變,
該黨再無法得益於在單議席單票制下讓大政黨超出選票比例贏得議席的槓桿放大效應,
而第二個原因,就是其得票率的持續下跌。

那麼,民主黨之得票率又為何會持續下跌呢﹖是否因為1997年後人心起變,變得比以前更愛國、親中央政府,
選票因而大幅度倒向親建制陣營的懷抱呢﹖

答案並非如此,回顧1997年後4次的立法會選舉,雖然經歷多次重大政治事故,例如董建華以及曾蔭權的政權更替、
2003年7月1日50萬人上街,又或者特區政府民望的高峰與低谷等,
原來,民主派的票源,大致上保持着一個十分穩定的比例,大概上是六成,
隨着投票率的高低起伏,也只會有不超過5%的上落。
這可說是港式選情的「基本盤」,也是筆者在2004年立法會選舉後,收集選票數據,在《明報》本欄撰文分析,
首次提出的所謂香港直選之黃金定律,輿論習慣把其簡化成所謂民主vs.非民主的「六四黃金定律」。

所以,在1997年回歸後,過去10多年,其實投票給民主派的選民,並沒有怎樣減少(至少在百分比上),
民主黨的得票率持續下跌,只是因為民主派陣營出現了新的政團競爭,攤分了其選票。

「合則俱損,分則有利」

值得留意的是,這些新興的民主派政團,有一些是從民主黨中分裂出來的,例如社民連。
為何一些派系和黨員會選擇退出民主黨,這裏除了路線、意識形態等層面的分歧,以及個人意氣爭鬥之外,
選舉制度的影響也是一個重要關鍵。

比例代表制固然是一種對大政黨不利的選舉制度,而香港採用的最大餘額法,更是當中尤其對大政黨不利的一種變種。
面對如此一種對大政黨不利的選舉制度方程式,
大政黨如果希望在選舉中能扭轉不利情况,它有一條路可以選擇,那就是分拆成不同名單參選。

1998年,民主派政團前綫在新界西分裂出李卓人和梁耀忠兩張名單參選,結果卻同告勝出,
但如果當時兩人集合在一張名單出選,最終的選票卻只夠一人勝出。

如果這還算是一次陰差陽錯的話,那麼到了2000年的立法會選舉,從上次選舉汲取了教訓後,
那便成了一種深思熟慮的策略性部署。例如民主黨在新界東分拆成兩張分別由鄭家富和黃成智帶隊的參選名單;
而在新界西就分拆成3張分別由何俊仁、李永達、陳偉業帶隊的參選名單,並以劃分地域來「配票」,
目標是在這兩個選區,爭取分別贏得兩個及3個議席。
憑着這個安排,黃成智在新界東僅僅壓過梁國雄,取得該區最後一個議席。

當然,泛民中亦有試過頑固不信的,箇中的表表者,首推2004年於新界東出現的「鑽石名單」。
當時泛民所有政黨都集中在同一張名單出選(除梁國雄外),
當時他們相信,組成這樣一張星光熠熠的名單,不單可以互補長短,
更可以加強號召力,讓上、中、下不同階層支持民主派的選民,都把目光聚焦,
集中投票給同一張參選名單,「坐四望五(席)」,但結果卻鎩羽而歸,反而只得3席。
到了2008年,「鑽石名單」中的各個泛民政黨,索性各自修行,「分頭搵食」,卻反而取得4席,
這說明了比例代表制最大餘額法的制度邏輯:「合則俱損,分則有利」。

「分拆」和「配票」成了關鍵
因此,從這個「六四黃金定律」的穩定選票結構出發,無論是民主抑或親建制陣營,一般的選舉工程,
想要在短短幾個月內增加自己陣營的得票份額,從而贏得更多的議席,難度都十分之高,成效也十分有限。
於是,在比例代表制最大餘額法下,無論是民主抑或親建制陣營,最重要的選舉工程,
就是在不同名單下「配票」,以便在既有的固定票源下,獲取最多的議席。

如今任何一個政黨要在香港直選選區中拿到第二個議席,有相當難度,要拿到第三個議席,更是有點癡人說夢。
於是這種選舉制度,就為大型政黨的發展,套上一個讓他們窒息的樽頸,
反而為小型、中型政黨的生存,提供了足夠的土壤。

尤其是隨着如今直選議席進一步增加,只要在選區中拿到一成選票,就有機會博得一席,
於是不少政圈中人都躍躍欲試,嘗試另立山頭由自己掛帥,一試身手。
或許,各個政黨的分裂與重組,都各有前因,也有不少新仇舊恨,
但這種結構性因素、制度性因素,卻為這種細胞分裂,提供了大氣候。

民主派和建制派均出現大分裂
在這種大思路之下,無論是民主抑或親建制陣營,在過去幾年,都有新的政黨相繼成立,
又或者從原有的老牌政黨中分拆出來參選。

先說民主派陣營,除了老牌政黨如民主黨和民協之外,近年新成立、新參選以及分裂出來的政團包括:
受到中上階層歡迎的公民黨、走勞工路線的工黨、扎根新界東的地區政團新民主同盟、走激進路線的社民連和人民力量。

再看建制派陣營,除了老牌親中政黨民建聯,以及工商界政黨自由黨之外,
近年新成立、新參選以及分裂出來的政團包括:
另一個工商界政黨經濟動力、走勞工路線的工聯會、專注中產階級的新民黨,
以至以獨立候選人面貌出現和籠絡地區勢力的建制派如梁美芬、龐愛蘭和謝偉俊。

從中可見,無論是民主抑或親建制陣營,在過去幾年,都或主動或被動,或情願或不情願的,
因應選舉需要,化整為零,按階級、政治路線、地區基礎,以至特定的社群訴求等,
分拆成不同的政團,務求在選舉中取得最好的成績,亦因此製造了一個四分五裂、政黨林立的局面。

特區政府自食惡果
很多人會指出,一個四分五裂議會,對特區政府最為有利,因為沒有了一股主要勢力,
相比起殖民地末代政府(即95至97立法會),來自議會的威脅可說是大大減低,
能夠讓政府實行「行政主導」,發揮得更為淋漓盡致。但實情又是否如此呢?

近年,很多問責局長為了要「箍票」,不單要對各大政黨低聲下氣,更甚至要造訪各大政黨的黨部,
出席黨團會議,費盡唇舌,他們都戲稱自己在「乞票」。
試問如果未來議會進一步變得零碎,三數議員便成一組合,
那麼這些局長,還可以跑到幾多個政黨黨團去游說﹖政府難以管治、寸步難移的苦况,只會比今天尤甚。

相應而來互扯後腿的局面,不單在議會內發生,也存在於行政立法機關之間。
其後遺症便是在面對社會、經濟危機時,又或是政府需要推動重大改革的關鍵時刻,
行政立法之間的不咬弦,往往使施政陷於膠着狀態,造成了當年國務院總理朱鎔基批評的「議而不決,決而不行」的局面。

而另一方面,當小黨取得大量的生存空間時,一些激進的聲音和政治力量,
也迅速冒起和抬頭——例如社民連和人民力量這些左翼組織,便是箇中的表表者,這也是政府另一要嚥下的苦果。

特區政府引入比例代表制的目標,其實十分短淺,那是盡量減少民主黨在直選中取得的議席數目,
因為比例代表制可以削弱大黨在選舉中「超額贏得議席」的效應。
但結果議會變得四分五裂,政治光譜愈切割愈碎,激進和極端力量冒起的苦果,卻是他們最初沒有想到的。

(立法會選舉系列之一)

蔡子強
中文大學政治與行政學系高級講師
Sing a song of sorrow and grieving, carried away by a moonlight shadow.
I stay, I pray. See you in heaven far away.
I stay, I pray. See you in heaven one day.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2-8-29 20:57:26 | 顯示全部樓層
bbarying 發表於 2012-8-29 20:36
今屆立法會選舉,每位選民都可投兩票,地方選區一票;超級區議會功能界別議席一票。

其實加上傳統功能界別 ...

香港人不論支持左中右都要出來投票, 以證香港人才是香港的老闆.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15

主題

236

回帖

565

積分

禁止訪問

積分
565
發表於 2012-8-29 22:09:20 | 顯示全部樓層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0

主題

768

回帖

1000

積分

金牌會員

積分
1000
發表於 2012-8-29 22:16:06 用手機發表 | 顯示全部樓層
99出嚟投票,話比狼震蠅聽港人要D咩!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9

主題

355

回帖

100

積分

初級會員

積分
100
發表於 2012-8-29 22:21:29 | 顯示全部樓層
本帖最後由 htcabc 於 2012-8-29 22:30 編輯

每人兩票太少,應該每人十一票,點解,跟據顏色來定,五顏六色,加埋十一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108

主題

5萬

回帖

100

積分

初級會員

積分
100

論譠元老勳章

QQ
發表於 2012-8-30 01:02:18 | 顯示全部樓層
leo12345hk 發表於 2012-8-29 22:09
請問單議席單票制,和雙議席雙票制又如何計算

單議席單栗制,就是一個選區只有一個席位,選民只要選擇其中一個候選人就可以了,得票最多就獲勝,區議會就是這樣。
雙議席雙票制就是一個選區有兩個議席,選民可以投兩票,即係在候選人中揀兩個,得票最多的兩個人就當選。

呢類方法對選民黎講簡單直接,覺得邊個好就投邊個。
計劃永遠趕不上變化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108

主題

5萬

回帖

100

積分

初級會員

積分
100

論譠元老勳章

QQ
發表於 2012-8-30 01:02:54 | 顯示全部樓層
htcabc 發表於 2012-8-29 22:21
每人兩票太少,應該每人十一票,點解,跟據顏色來定,五顏六色,加埋十一:ha ...

咁如果有人買票咪好正
計劃永遠趕不上變化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9

主題

355

回帖

100

積分

初級會員

積分
100
發表於 2012-8-30 06:13:00 | 顯示全部樓層
反對一人兩票,要一人多票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4

主題

9310

回帖

100

積分

初級會員

積分
100

「友誼大使」勳章百萬富翁勳章高級元老勳章論譠元老勳章超級元老勳章傑出成就勳章

發表於 2012-8-30 20:57:40 | 顯示全部樓層
It's truly an excellent explanation of the theory!  Just hope the elected persons would serve hong kong best.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15

主題

236

回帖

565

積分

禁止訪問

積分
565
發表於 2012-8-30 22:29:52 | 顯示全部樓層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38

主題

760

回帖

100

積分

初級會員

積分
100

「友誼大使」勳章

 樓主| 發表於 2012-8-31 00:48:19 | 顯示全部樓層
leo12345hk 發表於 2012-8-30 22:29
唔該晒
但好似上遑果個比例代表制例子,如果余若薇攞倒 4,000餘票, 咁第四席係吡佢先, 定係吡廿乃威先 ?? ...

如余若薇攞倒 40,000餘票,最大餘額法之下,當然比廿乃威39,808票先取第四席。
Sing a song of sorrow and grieving, carried away by a moonlight shadow.
I stay, I pray. See you in heaven far away.
I stay, I pray. See you in heaven one day.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69

主題

2500

回帖

100

積分

初級會員

積分
100

百萬富翁勳章

發表於 2012-8-31 00:50:04 | 顯示全部樓層
我覺得一人一票就最理想,唔使咁煩。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108

主題

5萬

回帖

100

積分

初級會員

積分
100

論譠元老勳章

QQ
發表於 2012-8-31 07:54:21 | 顯示全部樓層
leo12345hk 發表於 2012-8-30 22:29
唔該晒
但好似上遑果個比例代表制例子,如果余若薇攞倒 4,000餘票, 咁第四席係吡佢先, 定係吡廿乃威先 ?? ...

比佢先,因為佢既票數多過其他人,
簡單d黎講,攞夠某個票數就可以攞到一個議席,再用餘下既票數同其他對手鬥多,
邊個多就可以攞到一個議席。如果某張名單只有一個候選人,就算那張名拿了十萬票,
餘下的四萬多票是不會計算的,因為他的名單沒有其他人,所以在香港的比例代表制,
排在名單第三位的那個候選人,基本是沒有可能獲選,所以亦都解釋到為甚麼長毛他們能夠當選,
但有些人就是不滿他們票數少也能當選,說他們沒民意,但當年中國就是想一定少數民意也能進入垃圾會。
計劃永遠趕不上變化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108

主題

5萬

回帖

100

積分

初級會員

積分
100

論譠元老勳章

QQ
發表於 2012-8-31 07:56:52 | 顯示全部樓層
親民牛 發表於 2012-8-31 00:50
我覺得一人一票就最理想,唔使咁煩。

一人一票當然係最好,亦可以知道候選人有多少人支持
但有人怕一人一票會做成一黨獨大
計劃永遠趕不上變化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69

主題

2500

回帖

100

積分

初級會員

積分
100

百萬富翁勳章

發表於 2012-8-31 09:52:11 | 顯示全部樓層
本帖最後由 親民牛 於 2012-9-1 07:23 編輯
lung. 發表於 2012-8-31 07:56
一人一票當然係最好,亦可以知道候選人有多少人支持
但有人怕一人一票會做成一黨獨大 ...


如今香港一人兩票的問題是,提名門檻過高問題,提名超級區議員,要有十五位區議員去提名,造就幾個大黨玩哂局面。

我不討論一黨獨大或兩黨政的優劣,只是在反映小政團也應有參選權利。美國選總統,表面上是兩黨交鋒,實際上,原來還有很多參選者,只不過電視上看不見而矣。中國在一黨獨大之下,也有其他政黨參與人民代表大會。因此,重點就是大家也能參加,而香港的一人兩票則不能,以今次2012年選舉為例,七個人裏選五個位,是不公平的,有五個席位,怎可能只有七個人去爭?這還不是小圈子選舉?

以下為司馬文想參選但不能參選的例子:
以上影片乃youtube提供,與本站無關; 若無法觀看,可查看原網址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21

主題

4114

回帖

1萬

積分

超級元老

積分
11313

成家立室勳章「友誼大使」勳章百萬富翁勳章論譠元老勳章高級元老勳章超級元老勳章

發表於 2012-8-31 10:00:55 | 顯示全部樓層
一黨獨大,同一黨專政冇妙別
人一藍便腦殘,無良心只認金,共產壞作孽大,自掘墳墓俾人埋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Archiver|聯絡我們|141華人社區

GMT+8, 2025-4-30 07:42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