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碼
 註冊
查看: 3085|回覆: 3

計算機模擬顯示超新星爆發或促成太陽系形成

[複製鏈接]
簽到
441
發表於 2012-8-13 23:27:5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
這是仙后座A,一個超新星爆發遺跡。最新研究顯示,一次與此相類似的超新星爆發事件可能促發了太陽系的形成
新浪科技訊北京時間8月10日消息,據美國太空網報導,根據一項最新的3D計算機模擬結果,一顆早期爆炸的恆星可能促發了太陽系的形成。一般認為我們的太陽係是在大約46億年前由一團旋轉中的塵埃氣體雲形成的,這團氣體雲也就被稱作“太陽星雲”。幾十年來,科學家們一直懷疑是一次超新星爆發幫助促發了太陽系的形成。尤其是,這樣一次爆發產生的衝擊波可能造成了這一原始塵埃雲的局部擠壓,從而促成​​了塌縮的發生。
根據這一理論,這樣一次爆發將可以將物質拋射近太陽星雲。科學家們先前已經在隕星中探測到這種太陽系外物質的“污染”現象。這些“污染物”是短壽命的放射性同位素,所謂同位素就是具有相同質子數但中子數卻不同的元素。
短壽命的放射性元素會在數百萬年內衰變,形成符合一定比例的子元素。當然這裡所說的短壽命是相對的,因為其他一些同位素衰變的周期可以達到數十億年,因此數百萬年的壽命相比之下就顯得短壽。
然而對於這些在隕星中發現的短壽命放射性元素和它們子元素的分析卻對太陽系的超新星促成理論提出了挑戰。有證據顯示短壽命放射性同位素必須在超新星爆發中形成,隨後進入太陽星雲並最終進入隕星,並且所有這一切都必須在不到100萬年的時間內發生。
為了考察這種超新星爆發是否可以解釋在原始的隕星中所觀察到的同位素現象,科學家們開發了計算機模型來描述超新星爆發衝擊波和太陽系形成過程。這一研究的第一作者是阿蘭·博斯(Alan Boss)他是一位華盛頓卡內基學院的天體物理學家。
在此之前,博斯和他的同事桑德拉·凱瑟(Sandra Keiser)開發了一種二維模型,其中包含了短壽命的放射性同位素鐵-60,它只有在大質量恆星內部的核反應中才能大量產生,因此它的來源只有兩種可能——超新星爆發或者一種名為“漸近巨星支”的恆星(AGB)。模型顯示鐵-60可能產生於超新星爆發過程中,因為AGB恆星產生的衝擊波太過厚重,很難將鐵-60拋射進太陽星雲。相比之下,超新星的衝擊波則要稀薄數百倍。
現在,博斯和凱瑟已經開發出了他們的首套有關超新星爆發和太陽系形成的3D計算機模型。這讓他們得以觀察衝擊波衝擊太陽星雲的過程,將其壓縮並形成一個拋物線形激波區,包裹住整個太陽星雲,在星雲表面形成手指狀的凹槽。這些凹槽讓那些短壽命放射性同位素進入了太陽星雲。不到10萬年後,太陽星雲開始塌縮,形成了我們太陽系。
這一3D模型顯示,只需要1~2個這種手指狀凹槽便可以解釋科學家們在原始隕星中觀察到的短壽命放射性同位素。然而研究人員們仍在嘗試尋找其它超新星爆發衝擊波的測量證據以便可以將其和一次超新星爆發事件相互吻合。博斯告訴太空網稱,他們還必須解釋太陽星云自轉的來源,如此才能形成一個以太陽為中心,很多原始行星圍繞運行的太陽系。有關這一研究的論文已經發表在了最近出版的《天體物理學通報》上。

登入後,內容更豐富

您需要 登錄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沒有賬號?註冊

×
發表於 2012-8-14 00:43:06 | 顯示全部樓層
嘩! 講親都數十億年,數百萬年~人真係算什麼呢~?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2-8-25 15:33:38 | 顯示全部樓層
csa2 發表於 2012-8-13 23:27
這是仙后座A,一個超新星爆發遺跡。最新研究顯示,一次與此相類似的超新星爆發事件可能促發了太陽系的形成
...

宇宙之大, 太陽系類似之多, 滅了又有,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2-8-26 11:30:24 | 顯示全部樓層
great!!  ultimate recycling.....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Archiver|聯絡我們|141華人社區

GMT+8, 2024-11-14 12:10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